余秋雨散文风格初探

时间:2021-08-31

  余秋雨是中国著名文化学者。他的的散文文学界鼎鼎有名的,但是大家可能对于余秋雨的散文风格并不是十分的了解。

  余秋雨散文风格初探

  初读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是他的《文化苦旅》中的《信客》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捧读之后被它温厚的语言,深沉厚重的情感所深深打动不忍释卷。

  这位当代著名的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以渊博的学识凭借山水风物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写出了许多发人深思的优秀的文章。

  那么,这些被散文界称为文化散文的散文到底有些什么风格呢?我在阅读了先生的大部分文章之后,对其做了初步的探讨,认为应具体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余先生的文章内容容量较大。先生的文章读来有一种厚重感,我认为一方面源于先生的博学,作为一位学者,先生不仅熟识中国文化史,艺术理论,而且还深入研究探讨其它领域的学问并把它从文章中体现出来:如写《寂寞天柱山》时写到各代名人与天柱山的渊源时从李白王安石如数家珍,写天柱山的宗教、美景和诗文也头头是道,这一切都是先生博采众家之长的结果;另一方面源于先生的多识,先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此,笔下就出现了荒荒的大漠,柔丽凄迷的江南等让人魂牵梦绕的景物。当然,要写出优秀的散文光靠博学和多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在文中融入作者真挚深沉的思想感情。正如香港著名的散文家董桥在他的《这一代的事自序》中所言:散文须学、须识、须情、三者合之乃得“深远如哲学之天地,高华如艺术之境界”。先生写作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他总是将学、识、情融合于一文,在尺幅寸缣涵纳较大的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