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的文化启迪:宁做不成功君子 不做很成功小人(2)

时间:2021-08-31

  对于文化的传承,余秋雨对观众讲,像是有分工一样。聪明人的思考不能成为文明,随风一吹就会被吹散,聪明人的智慧需要行政力量的加持,国家的保存,这样才能绵延流传。统治者用长城守住农耕文明,但同时,丝绸之路又通往西域,一个做万里长城的民族打通了丝绸之路,在世界上是一个最佳示范。不是无边界的通与无边界的守,中国在这方面做到了世界第一。

  说到中国文脉,唐诗、宋词、元曲不得不提。余秋雨先生通过丝绸之路的兴衰,讲述中国文脉的传承。在余秋雨看来,丝绸之路的风范,集中在中国,归根到底是因为丝绸之路是当时全世界的文明的集中,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唐朝那个了不起的时代,那段历史的奇迹,是我们丝绸之路的功劳。同样,丝绸之路也为中国文化带来了巨大的营养,骄傲在唐朝得到空前的满足。李白王维,验证中华文化的素养,唐诗是中国文化最高标准,也是最普及的标准,中国文脉在唐朝得到了大弘扬和大发展。最后,余秋雨先生将他在中央电视台做的讲评带给兰州观众,我们没有万劫不复,在文化的启迪下,我们度过了极其可能灭亡了关口。梳理一下文化主脉,中国文化事,做减法不要做加法,做减法才能显示出筋骨和力量,做君子不做小人,要做与人为善,成人之美的人。宁做不成功的君子,也不要做成功的小人。

  “宁可做一个不太成功的君子,也不做一个很成功的小人”,近日刚满70岁的余秋雨1日在兰州如是劝诫年轻人。他说,中国文化要做减法,不要做加法,只有减法才能显示其筋骨和力量,也是成为君子的途径。

  余秋雨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与先生的初次“相识”或许还是中学课本里的那篇著名的《道士塔》。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王道士发现了藏经洞,这些是巧合吗?余秋雨谈及那段中华民族屈辱历史时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最危难的时刻,中华文化通过神秘力量的方式发芽,“就像一个被打倒爬在地上奄奄一息的人,突然听到童年时代的歌声,然后踉踉跄跄地站了起来,这就是文化的启迪”。

  “我们没有万劫不复,在文化的启迪下,我们度过了接近可能灭亡的关口。”他认为,中国古代的统治者用长城守住农耕文明,但同时又主动开辟丝路通往西域,这在世界上是一个最佳示范,“无边界的通与无边界的守”,中国在这方面做到了世界第一。

  余秋雨说,作为中国文化主脉中非常重要的一脉,丝绸之路是由一个绿洲接着一个绿洲,世界文明由此进行组合在一起。“在地球上,我找不到还有另外一条路,像丝绸之路这样把人类文明承接得如此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