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谈怎样读书(3)

时间:2021-08-31

  读书不应依赖做卡片

  很多人包括一些学者、教授都习惯于做读书卡片。对此我有不同看法。尤其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而言,我认为读书应该读它的精髓和神韵,而不是把它们孤立地分解成一段段警句。

  我们读一本好的书就像在观赏一朵美丽的花,它应该是生长在泥土中随风摇曳散发沁人心脾的芬芳,我们"读"到的、令人陶醉的应该是它整体的风韵或者一种神韵。如果我们将这朵花肢解成一片片花瓣,我们还会那么爱它么?这朵花还有什么观赏价值呢?

  做一个好的"淘书者"

  这和上面讲的第二点具有某种"同构关系"。

  这和著名学者梁实秋的那名名言"桌上永远只放一本书!"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个好的读书人同时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淘书者"。

  这里的淘书指"淘汰"--也就是要不断扔掉自己的书。

  我每次搬家,都要扔掉大量的书。最多的一次扔了一万多本。上海的报纸都当作新闻报道了。我都扔掉了哪些书呢?归纳起来大约有这么几类:1.过时的旧书。主要指观念、知识结构过时的书;2.十年没有碰过,估计将来的十年也不会去碰的书;3.以前买的,已汲取过营养,或者干脆营养不良的书;4.包装陈旧、不成套、系统零乱或翻译版本不好的书。

  总之,除了工具书和资料库,我们的书房为自己留下的应该是一流的精品,让平庸和琐碎离我们的书桌越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