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余秋雨(3)

时间:2021-08-31

  三

  余秋雨的文章,说实在是挺该看的,但千万别学,也不必记忆。我想起梁启超对《礼记》读法的一种有趣解释:即分为四等之后,再精读,摘读,不读。我们又何不给余秋雨的文章分分类呢。我不是梁公,不能给出读法,读书人大约也自有自的高明处。只是我觉得他的文章归根到底还是散文,还清直视它,不要被学者的架子吓坏了,以致仰视,也不要排斥地俯视。这样都很累。

  1、批评性书评乃为“读书要多疑”的体现,但须注意的是,批评不是为了打击异己、人身攻击,不是为了展示勇气、哗众取宠,批评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建设。也正是因为如此,此类文章才不好写,但也不能以此作为退缩的借口。

  2、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不能止于批评。一篇书评若是除了批评以外,别无他有,不免显得有些浮躁。其实,赞扬或谴责都不是我们的任务,书评应该去发现隐藏在作品深处的价值、观念和立场,比如鲜活的生活体验,深刻的生命哲学,等等。这是一种审美的立场和能力。说得简单一点,读书主要是一个益人心智的事情,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发现别人的长处,并吸取别人的养分为我所用,这也许是更为可取的态度。书评主要是要把自己读书过程中的发现,自己在发现之后智识的提升表达出来,这也正是书评的思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