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不断寻找生命的震撼(5)

时间:2021-08-31

  两颗星星比一颗星星更灿烂

  “近几年来,几乎每3个月社会上都会风传一次我与妻子马兰离婚,每次都言之凿凿。于是,每隔3个月总有一批朋友打电话来,口气闪烁地呐呐动问。一听便知,我便大声喊妻子,叫她来听。她也这样,接到这种电话后拿着话筒要我去听,每次都笑成一团。”余秋雨说,“每3个月后大笑几天,这是最令人快乐的事情。”

  很多观众一定还会记得,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黄梅戏演员马兰那惊鸿一瞥的出现。当时才二十来岁的她,剪着短发,穿着格子短裙,整个人清纯得就像一朵馨香的兰花。她一开口,声音甜美,唱腔婉转,顿时技惊四座,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此后她的舞台形象也深入人心,《西厢记》、《红楼梦》、《女驸马》、《梁山伯与祝英台》,一直到后来在电视剧《严凤英》里成功地扮演严凤英等,她因此而获得了全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女主角、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她把黄梅戏的美酣畅淋漓地展现给观众,观众也因此记住了黄梅戏,记住了马兰。

  马兰第一次知道余秋雨的名字,是一位老专家送给她一本余秋雨的理论著述《艺术创造工程》,并叮嘱她,艺术工作者一定要读读这本书。她翻开书,惊讶地发现,老专家在书的每一页上都密密麻麻地批注了很多字。马兰心想,这本书的作者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啊?

  余秋雨初次和马兰相见的时候,已经40岁了。那是1986年,马兰从安徽赴沪演出《遥指杏花村》,她给在上海戏剧学院任教的余秋雨写了一封信,信中夹了一张戏剧说明书,希望他能来看戏。谢幕时,马兰四下张望,只见一个中等个子的男人健步登台嘹亮地招呼她:哎,马兰!我是余秋雨!

  后来,马兰说过一句很令人回味的话,表达她刚刚见到余秋雨的感受:“没有见到余秋雨时,我以为他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见到了他之后,才发现自己很苍白。”余秋雨的学问、智慧、幽默……都深深打动了她,这个“苍白”,就是马兰对于余秋雨厚重的文化底蕴的一种倾慕。马兰上台,余秋雨在台下看着她;余秋雨在台上,马兰在幕后默默地关注着。马兰对此做了个评价:“我们是相互站在背后关注对方的人。”这一对才子佳人因为互相倾慕而结合,当然就有了延续他们的幸福的基础。怪不得马兰会说,中年结合的他们却仿佛有了前世的因缘。

  “我们感情很深,感觉很好,思想同步,我们属于一见如故,从始至终关系都是非常的和谐与亲密。我们既是夫妻,又是艺术伙伴,我们都非常尊重对方的父母,我的文化活动跟我的专业有关,也跟我太太的专业有关。她很喜欢清唱一些在音乐上有较大唱段变化的剧目,而且她希望能以个人的方式代表东方的古典美与现代对比。”看得出余秋雨对妻子的真情。绝大多数的社会活动,余秋雨和马兰都会携手出席,这样两颗星星发出的光芒比一颗星星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