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 “苦旅”中的文化行者(2)

时间:2021-08-31

  创造,是艺术的代名词

  人类早已建立的交通规则、文明约定,没必要去突破;但对于真正的大问题,例如疏离盲目的物质追逐、确立对社会的责任和对他人的关爱等等,必须自己拿主意,自己作判断,不允许任何能言善辩的旁人和从者如云的诱惑,来代替自己的选择。

  自《文化苦旅》出版以来,余秋雨专事“大文化”散文创作,其学术著作出版从此中断。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余秋雨以《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笛声何处》成为海内外知名的作家,而他的学者身份,渐渐被人淡忘。

  在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的那些年里,他完全不参加各种研讨会,不发表一般的演讲,也不写小文章,全部心思都投在补课性的学术研究上。“余秋雨学术专著系列”在2005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余秋雨学术专著系列”包括《艺术创造论》、《观众心理学》、《中国戏剧史》、《戏剧思想史》四种,这些学术著作是余秋雨花8年时间完成的,在当时曾经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一本《戏剧理论史稿》有68万字,西方东方14个国家的戏剧理论思想都涉及了。它将传统理论讲到19世纪。这是中国第一本研究戏剧审美心理的书。他说:“从戏剧研究,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集体心理。”

  《艺术创造论》(原名《艺术创造工程》)一书中余秋雨醒目的提出“创造”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对艺术有绝对意义,对整个中国文化没落和再生也有绝对意义。他说,“我没有预料到后来我们会面对那么长时间的文化保守主义和艺术保守主义,但似乎又有一点模糊的预感。因此,我在论述这个概念的时候十分动情,在写完十章之后又附加了写法比较特别的一章。”余秋雨说过,他希望艺术实践者面对艺术理论的时候,不要被学究式的重重分割所吓退,因此本书在探寻一种对古今中外都大致适合的“通理”结构。我把不同时空的艺术经验邀于同室、熔于一炉,来展现人类对艺术认知的“异中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