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为例谈小学高段指向语用的教学策略(3)

时间:2021-08-31

  二、比较——指向形式秘妙的发现

  指向语用,重点要破解的是文本语言的秘妙,是指在那些看似普通的语言文字处,潜藏着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表情达意的独具匠心。因此,对于具有鲜明特点与规律的语言就要敢于取舍,高度聚焦,给足过程,让学生主动发现言语的惊艳之美,从而促进学生在言语活动中自觉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文本的语言形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文本中的外在言语形式,它是文本的骨架,是一种关涉构词、构句、构段、构篇的框架模式;另一个是文本的内在言语素材,它是一种关涉好词、好句、好段、好篇的材料构件。具体的教学中,不妨运用"比较"这一策略来指导学生理解、发现文本语言在表达上的秘妙。

  1.剖析篇章的独特结构,触摸文意呈现的脉搏

  结构表现一篇文章结撰、布局的艺术,经典之作在结构上往往匠心独运。因为要呈现特殊的意蕴,作者往往采用一些特殊结构形式。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这样安排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意蕴?这些都是教学的着眼点。

  《圆明园的毁灭》结构精巧,首尾呼应,题目是"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用的是以喜衬悲、以乐写哀的写法,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笔者从课题的表达入手,引导学生关注其表达的奇特、不合理之处,产生探究的欲望,进行思考:

  师:同学们,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明白了课文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生:写了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

  师:是呀,那课题应该改为《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才合适了?

  生:我认为课文要写"辉煌"的,不然不知道毁灭了什么?

  生:课文的辉煌写得具体,我们就能感受到损失的"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