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悼亡诗的情感意蕴(3)

时间:2021-08-31

  三、悼念至情,感发哲理

  深深哀悼意,幽幽相思情。在对于亡妻生前种种的怀念之中,体现着夫妻二人深挚的情感。这种至情,在元稹笔下,已然达到一种哲理的高度。

  《遣悲怀三首》通过“搜荩箧”、“拔金钗”、“甘长藿”、“仰古槐”等细节,尽言夫妻生活之艰苦,今日俸钱已过十万,本该共享轻闲优裕的生活,而妻子已然不在。遥想妻子下嫁于自己的七年中,常常过着“并食”的清苦日子,昔日戏言身后之事,如今真的来到眼前之时,诗人只有痛苦与无奈,不禁发出“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感慨,这是诗人对生活经验的概括总结,更是诗境的升华,道出了人生至理。

  诗人另有《离思五首》,其四曰: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曾经见识过沧海之深厚宽广,再看到其他地方的水,便会觉得相形见绌、不值一看了;曾经看到过巫山之霞蒸云蔚,再去看其他地方的云,都会觉得黯然失色、不值一提了。诗人正是以“沧海”和“巫山”为喻,意谓夫妻间的感情犹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乃是世间独有、无与伦比的。正因如此,诗人从美丽的“花丛”中走过,才会懒得回顾,这不仅是为了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更是为了表示对妻子的忠贞之情。

  诗人借助侧面烘托来揭示个人情思,或许仅仅是想以此来怀念妻子,称颂其为自己心中的“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表现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然而,这首七绝在极其有限的形式中,却以其强烈的象征性和暗示性,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在后人看来,它是表达至情的佳句,更是表达至理的名言。尤其是前两句,诗人取譬极高,用笔极妙,如今其内涵早已脱离情爱的限制,而上升到一种人生哲理的高度:已然经历过大风大浪之人,如若再遇荆棘,自是无须胆战心惊的;曾经见识过大世面追求过高境界之人,他日再度回首,亦不免发出“沧海”、“巫云”之感慨。同样,“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在诗人心中,这是自己对妻子的忠贞,对爱情的忠贞。在我们看来,其意却不仅限于此,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无视外界诱惑而坚持自我、执著追求的表现呢?也正是由于诗歌本身所蕴含的这种无限生发性,《离思》其四已然成为千古传诵的至理佳句。

  综上所述,元稹悼亡诗从哀悼亡妻落笔,其间亦不乏自悼自叹情怀,在对人生和生命有了深刻的思考之后,又将诗歌提升到一种哲理的高度,终以其真挚之情感、深厚之意蕴、纯熟之艺术而成为中国古代悼亡诗中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