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悼亡诗之梦意象(3)

时间:2021-08-31

  二、抽象、虚幻、象征型梦意象

  与前三篇不同,五言古体诗《梦井》中的梦意象属于抽象、虚幻、象征型的。

  梦 井

  梦土高高原,原上有深井。登高意枯渴,愿见深泉冷。

  徘徊绕井顾,自照泉中影。沉浮落井瓶,井上无悬绠。

  念此瓶欲沉,荒忙为求请。遍入原上村,村空犬仍猛。

  还来绕并哭,哭声通复哽。哽噎梦忽惊,觉来房舍静。

  灯焰碧胧胧,泪光凝炯炯。钟声夜方半,坐卧心难整。

  忽忆咸阳原,荒田万余顷。土厚圹亦深,埋魂在深埂。

  埂深安可越?魂通有时逞。今宵泉下人,化作瓶相警。

  感此涕■澜,■澜涕沽领。所伤觉梦间,便觉死生境。

  岂无同穴期,生期谅绵永。又恐前后魂,安能两知省。

  寻环意无极,坐见天将■。吟此梦井诗,春朝好光景。

  全诗内容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开头至“坐卧心难整”,细写一个有具体情景内容的“梦”境。

  艺术手法上,诗人开门见山,开篇点题,“梦上高高原,原上有深井”二句径直说明此诗为何题名《梦井》,并奠定了全篇整体梦意象的基础: 梦中的“高高原” 和“深井”,这两个意象的撷取令全诗一开篇就笼罩在缥缈、虚空的氛围之中,令读者有荒凉、偏僻、幽深、孤寂之感。

  接着诗人叙写自己登上这“高高原”,忽然感到非常“枯渴”,渴望痛饮这高原上“冷”的“深泉”。于是诗人“徘徊绕井顾,自照泉中影。沉浮落井瓶,井上无悬绠”,诗人徘徊于井旁,四顾寻找,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瓶来汲水,一不小心却掉入井中,诗人想将瓶捞起,而井旁的辘轳上却没有井绳。怎么办呢?“念此瓶欲沉,荒忙为求请”——可是高原上四顾茫茫,荒芜一人,又能向谁求助呢?“遍入原上村,村空犬仍猛。还来绕井哭,哭声通复哽”——梦到这里,已进入高潮,诗人来到村里,仍然空无一人,欲求无路,而身边还有猛犬向他狂吠,百般无奈之下,只能回到井边,绕井大哭。“哽噎梦忽惊,觉来房舍静。灯焰碧胧胧,泪光凝炯炯。钟声夜方半,坐卧心难整”——诗人因梦中哽咽而惊醒,醒来四顾,周围一片孤冷凄清,唯有床前“灯焰碧胧胧”,聆听打更的钟声,夜才过去一半,诗人心烦意乱,坐卧不宁,孤枕难眠,该怎么度过这漫漫长夜呢?

  第二部分——“忽忆咸阳原,荒田万余顷”到诗末,写诗人梦醒之后再念亡妻的无限感慨。“忽忆咸阳原,荒田万余顷”——诗人在梦醒之后为何忽然回忆起“咸阳原”呢?原来“咸阳原”是诗人发妻韦丛安葬之地。韦丛病逝后,韩愈为之撰写墓志铭中云:“……夫人固前受教于贤父母,得其良夫,又及教于先姑氏,率所事所言皆从仪法。年二十七,以元和四年七月九日卒。卒三月,得其年之十月十三日葬咸阳,从先舅姑兆。”(韩愈《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夫人墓志铭》)元稹写此诗时,不在咸阳,正在监察御史洛阳分务东台任上,故有此说。

  “土厚圹亦深,埋魂在深埂。埂深安可越?魂通有时逞”——爱妻现在在哪里呢?已被深深地埋于“咸阳原”这层层黄土之下,我想与她相聚,但这黄土是如此深厚,怎么能够穿越到下面呢?唯有在梦中与魂魄沟通,二人才能见面。这四句诗,表现了诗人对爱妻早逝的无比悲痛和企盼与亡妻再次相聚之情。

  “今宵泉下人,化作瓶相警”——亡妻“今宵”“化作瓶”警示诗人,到底要警示诗人什么呢?此句既呼应上文,又是全篇的点睛之笔,是全篇奥妙所在。要正确理解这二句,须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诗人写此诗之前的仕途遭遇;第二,“瓶坠井中”的民俗含义。

  先说第一个方面,元稹从政初期,仕途并不顺利,这与他性格刚直,经常得罪朝中权贵有直接关系。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元稹二十八岁,与白居易同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左拾遗,因上疏论政得罪权贵被贬为河南县尉,后因母卒,解职丁忧。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元稹三十一岁,服除,授监察御史,因检举弹劾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擅没管内将吏百姓家产及横征暴敛之罪,招致朝廷中支持严砺的宦官不满,终被外遣到洛阳分务东台?譽?訛,投闲置散,以示警戒。就在这一年,元稹发妻韦丛卒,次年,元稹写下此诗。

  第二个方面,“瓶坠井中”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民俗含义?这要从古人的水崇拜现象说起。古人认为水是有生命的,内有精灵,每当看到河水泛滥,吞噬一切的时候,就认为是水精灵在作祟,于是,水崇拜就自然而然产生了。而水与井密不可分,古人普遍相信“井者,水之主也”,这样,水崇拜就很自然地转化为井崇拜。古人还认为井通黄泉,如古人的招魂仪式中有“窥井”之举。由此延伸,古人便认为“瓶坠井中”预示着凶险,大不吉利,从而世代相传,演绎成为民间禁忌。   结合这两个方面,“今宵泉下人,化作瓶相警”的含义便可以理解了。这是诗人以“高原深井——瓶坠井中——亡妻化瓶相警”这个梦中场景,结合自己的坎坷经历及“瓶坠井中”的民俗含义,提醒自己仕途多艰,道路凶险,须警惕朝中权贵及小人的陷害。爱妻在世的时候,经常告诫自己时时在意,事事小心,如今爱妻已逝,又有谁再来提醒呢?这样,便突出表现了亡妻生前对自己的殷殷关爱和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思念及爱妻早逝的无比悲痛之情。

  “感此涕■澜,■澜涕沽领。所伤觉梦间,便觉死生境”—— “■澜”,眼泪纵横貌,此处首二句运用顶针的修辞格,叙写诗人百感交集,泪水纵横之状,面对贤妻己逝、仕途多舛、孤儿病夫的凄凉境况,唯有眼泪才能宣泄其内心的悲痛伤感和极端无助。在这一梦一醒之间,诗人便已感受到了阴阳两隔、生死离别的痛苦以及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岂无同穴期,生期谅绵永。又恐前后魂,安能两知省”—— 有朝一日,我们夫妻二人最终会合葬在一起,可真到了那时,我们的魂魄还能相互交流沟通吗? “寻环意无极,坐见天将■”——诗人心中思绪万千,却无法排遣,只能默默坐着,等到天亮。“吟此梦井诗,春朝好光景”——末尾二句,在呼应全篇之后,突生奇笔,运用“乐景写哀”的手法,转而吟咏眼前窗外的美丽春光,反衬诗人自己极度伤感孤寂之情绪,收束全诗。

  此诗中的梦意象与前三篇不同,完全不涉及日常生活具体场景及细节片段描写,不落窠臼,只通过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以带有玄言思辨色彩的语言,描绘出一个抽象的梦境,接着在此基础上抒发自己对亡妻的悼念之情,确实是别出心裁,另有一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