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的祝寿词(2)

时间:2021-08-31

  二、晏殊祝寿词的主要内容

  沈淞勤先生在《唐宋词社会文化学研究》中说:“在近两千首寿词中,无论是出于何人之手,大致如同前述元宵词一样,‘自是一家手法’,而不出于‘典丽富艳’一途,无不洋溢着和乐吉祥的气息,在风格上也明显给人以千篇一律之感,堪称‘无谓’!”如沈先生所言,晏殊的祝寿词同样洋溢着和乐吉祥的气息,但晏殊的祝寿词依然有着自己的特色,写出了独特的感悟。

  从祝寿的对象上分,大致可以把晏殊的祝寿词分为两类。

  (一)圣寿词。

  皇帝为九五之尊,身份尊贵,他的寿辰举国关注,最切合士大夫忠君爱国的情绪。因此,上至王侯将相,下至黎民庶人,皆有庆贺圣寿之作。晏殊亦不能免。在晏殊的词作中,确定无疑为庆贺圣寿的不多,仅仅有四五首。如《喜迁莺》:“风转蕙,露催莲。莺语尚绵蛮。尧随目欲团圆。真降荷兰。”《望仙门》:“玉池波浪碧如鳞。露莲新。清歌一曲翠眉颦。舞华茵。满酌兰美酒,须知献寿千春。太平无事荷君恩。荷君恩。齐唱望仙门。”不仅祝愿皇帝圣寿无疆,而且祝愿帝业无尽、国运长久,如此等等,乃题中应有之意。词中常把皇帝比尧舜这样的圣君,常出现仙门、南春、讼椿、南山这一类祝愿长寿的词语

  圣寿词,顾名思义即是庆贺圣上生辰,为应制之作,因此供词人自由驰骋的空间很小。晏殊的圣寿词明确表达了对皇帝生辰的祝贺,描写了百官对皇帝的朝贺,如“千官心在玉炉香”。但晏殊的圣寿词在内容上依然有自己的特点。

  1.在描写帝王诞辰的美好时,晏殊常用一些祥和美好、高贵典雅的景物加以衬托。如“风转蕙,露催莲。莺语尚绵蛮”,“真降荷兰”,“金炉暖”,“玉池波浪碧如鳞”。通过描写清风、香蕙、玉露、翠莲、声声莺语、明月欲圆,不但渲染出一片明丽、欢快的初夏景象,而且正切合仁宗降生的时令,点明了“真人”降生人世时的美好不凡。就晏殊寿词中描写的景物来看,诸如蕙草、尧、玉池、碧莲、玉炉等,也的确符合帝王之家的那种高华气象。这是因为晏殊位高权重,出入禁中,对皇宫极为熟悉,故能随笔摄入,真切可信。

  2.晏殊的圣寿词描写了盛大的皇家宴会歌舞的场面。生辰之际举办宴会歌舞为之庆贺,人人皆然,而皇家自然更隆重、更典雅。如《喜迁莺》:“褰油幕,调清乐,四海一家同乐。”搭起迎宾的帐篷,奏起典雅的乐曲,普天同庆。如《蝶恋花》:“喜秋成。见千门万户乐升平。”“张绮宴,傍熏炉蕙炷、和新声。神仙雅会,会此日,象蓬瀛。”通过这些场面的描写,让人们感受到欢乐祥和的气氛。晏殊在描写寿宴上的歌舞时,多用“清”字,如《喜迁莺》:“调清乐。四海一家同乐”,“玉楼清唱倚朱弦”;《少年游》:“风流妙舞,樱桃清唱,依约驻行云”;《长生乐》:“清歌妙舞,急管繁弦”,给人一种清脆悦耳、淡雅闲适的感觉,赋予了超凡脱俗的意味。音乐的清雅,场面的庄重,与皇室的尊贵和词人的地位是一致的。

  (二)自寿词。

  作为太平时期的宰相,晏殊多宴席歌舞、流连光景、闲情余绪之作。在自己生辰时,家人、臣僚、歌姬纷纷为其祝寿。正因如此,自寿词在晏殊的寿词里占了很大的比重。如《少年游》:“家人拜上千春寿,深意满卮。”《渔家傲》:“谁唤谢娘斟美酒。萦舞袖。当筵劝我千长寿。”《拂霓裳》:“庆生辰,庆生辰是百千春。”等都是。内容不脱对富贵长年、欢乐常在的期望。但自寿词的兴起,本身就是词人自我生命价值的觉醒。晏殊对人生的思考和时光易逝的苦恼,同样在他的自寿词里有所流露。

  晏殊词“情中有思”,即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思考的特质。其名作《浣溪沙》是最好的代表:“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伤春怀人的表层意象,体现了词人强烈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同样,这种意识在词人的自寿词中同样有所表现。在生辰这一个独特的日子里,对美好、欢乐时光的留恋和向往、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认同和思索,也许会更加强烈。如《少年游》:“绿鬓朱颜,道家装束,长似少年时。”在家中穿着道服,想起了少年时,时光的逝去和年华不再就不言而喻了。《少年游》:“岁岁年年,共欢同乐,嘉庆与时新。”《木兰花》:“欢声喜气逐时新,青鬓玉颜长似旧。”《连理枝》:“献金重叠祝长生,永逍遥奉道。”对这种情感的理解,并不能仅仅认为是对富贵的留恋那么简单。正因如此,晏殊的自寿词,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人生体会,才不至于千篇一律,落入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