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诗人是一种志业(2)

时间:2021-08-31

  此后,因为时局所迫,全家从四川到南京,又由上海南下广州,再至香港、台湾。儿时的她,隐约间感到外界惊涛骇浪,却道不清那抹阴影。

  “2003年,我和弟弟约在香港见面,去找从前的老家。看到弟弟站在那里时,我才忽然间明白为何会害怕。1949年跟着父母到香港,码头上,父母给我们穿上厚衣服,里外好几层,每个孩子都给个金戒指,5岁的孩子从没见过金戒指,互相炫耀。当时觉得很奇怪,妈妈为什么在每件衣服里都写上我的名字?后来才明白:如果孩子丢了,有人捡到,会看在金戒指的份儿上把他养大。”

  她在香港读的小学,那时候,“街上有很多难民,但香港人不排斥”,所以,她一直很爱这地方,努力学粤语,想和同学打成一片。但因为年纪小,被同学笑称为“白痴”,也就从那时候起,她终生都带有一种自卑感。

  搬到台湾后,她考上初二插班生,“但站在门口,总觉得我永远在那个团体外面,因为他们都有了各自的朋友。”“因为寂寞”,她开始在日记本上写诗,因为那是“汪洋大海上的一捆浮木,能让我健康成长”。

  1956年进入台北师范艺术科习画后,她以笔名“夏采”在校刊上发表诗文,1978年,她给《皇冠》杂志写专栏,开始用“席慕蓉”这个名字。

  台湾著名诗人痖弦曾是她的领路人。当年席慕蓉曾把诗稿投给痖弦,投稿刊登后,“收到他的回信简直受宠若惊。”后来,她又“很不懂事地”给痖弦寄了30 首,“他给我每首诗打钩,喜欢的打3个,还有打一两个的,不喜欢的就不钩。他一直提醒我,不要因为别人的要求而大量写,这对你是个伤害。”

  如今,她还会把新作拿给痖弦看,“他很鼓励我,说我是不知不觉地回到原乡,诗里才有这个境界。”痖弦的话她铭记在心:“唯一可以跟时光抗衡的,恐怕只有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