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一轮复习知识点(2)

时间:2021-08-31

二、 鉴赏形象

  1.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

  ①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②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或思想变化进行具体刻画。

  作用:细腻真实地突出了人物的思想,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

  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同时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间接地表现其它人物和景物,交代事情原委、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等。

  ④行动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作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

  ⑤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使形象栩栩如生,深化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 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不借助于人和媒介物的烘托,直接刻画。侧面描写借助于对媒介物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

  2.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

  3.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2)揭示或凸显主旨;(3)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4.物象的作用

  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其基本作用不外乎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

  身份(思想) B.社会背景(活动舞台) C.情节(活动过程)

  D.言行(心理) E.创作意图 F.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