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新感觉派小说的创作方法的评价(2)

时间:2021-08-31

  二、重新评析新感觉派作品

  西方著名文艺理论家安娜?西格斯评论美国小说家帕索斯的小说时认为,用流动镜头拍下一连贯形象或将几种不同形象浓缩到同一画面中的定格等,正适于表现复杂纷纭的美国社会生活,广阔的社会画面和众多的人物的经历和感受。同时映现快节奏、多变化的现代生活。这些新手法丰富了现实主义文学的表现力。另外,观察事物的直觉方法,剪贴拼装的艺术技巧,支离破碎的艺术画面,纪实报导性的描写文体都可以划入现实主义的范畴。安娜指出,现实主义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是由于20世纪的作家面对的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上个世纪的世界,现实改变要求“塑造新的基本经验,开创我们时代的艺术”。[⑨]安娜对帕索斯的批评也正适合于我们对新感觉派的批评。

  《现代》(第四卷第一期)有论文《帕索斯》(赵家璧译)介绍美国作家帕索斯,对其小说艺术作了叙述。赵凌河著《中国现代派小说初探》指出了穆时英对帕索斯小说技巧的摹仿和吸收。安娜指出的帕索斯的小说技巧在穆时英小说中几乎都有体现。新感觉派作家尤其是穆时英对现代主义的艺术技巧借鉴较多,沈从文曾指出其“技巧过量”。技巧的丰富本身并不是坏事,但是穆时英对人生体验不深,造成小说内容上的肤浅和技巧上的丰富形成一个鲜明反差,使小说显得比较轻巧,有点飘浮,这是穆时英小说最大的缺陷。

  既然帕索斯是现实主义小说家,那么穆时英自然也是。但是穆时英小说中所描写的凌乱的都市生活,所流露的非无产阶级意识却为文艺界所不容。钱杏村、朱自清[⑩]等人都指出穆时英小说中的流氓无产者意识。穆时英所描写的都市生活在今天的都市小说中已是很一般的内容,但在30年代却具有极大的超前性,这也是穆时英小说被埋没的一个原因。特定的洋场环境需要新的表现手法,穆时英的小说艺术是符合内容需要的。施蛰存曾为他们的艺术内容和形式作出辩护。他在《又关于本刊中的诗》中说:“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纯然是现代的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所谓现代生活,这里面包含着各式各样独特的形态:汇集着大船舶的港湾,轰响着噪音的工场……甚至连自然景物也与前代的不同了。

  这种生活所给与我们的诗人的感情,难道会与上代诗人们从他们的生活中所得到的感情相同吗?”同样,现代的小说家采用新的形式去表现现代生活中的新感受,也是势所必然的。写实主义的内容变换了,写实主义的艺术方法也应该随之发展,这是逻辑上的正常推理。施蛰存是如此思维的,安娜?西格斯也是如此思维的。再来看施蛰存的小说。有研究者指出,在运用意识流方法上,施蛰存并不是照搬其心理时空方法,他的《石秀之恋》、《黄心大师》等短篇小说仍以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自然时空为构架来展现人物心理或下意识的流动状态。不仅结构如此,有些叙事方式也是传统小说中的并为中国读者熟知的。象《将军的头》,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视角切入,而西方总识流小说则要求作者退出小说,让小说中的人物意识直接显示在读者面前。[(11)]这就是说,施蛰存的小说是以传统现实主义的艺术方法融纳了现代主义的意识流技巧,使其在艺术上显得更为逼真。在创作方法上,施蛰存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走“写实的中庸之道”。恰如他自己所说,他是以新的现实主义融纳了部分现代主义艺术技巧,形成新的现实主义。施蛰存后期创作如《小珍集》又重新回归到传统现实主义。历史证明,这是施蛰存创作的终结,也反映了新的现实主义于时代不容,必然走向死亡。

  刘呐鸥的代表作《都市风景线》里的小说构架都是传统现实主义的,只不过在语言上模仿了日本新感觉派小说,在意识上表现了都市颓废风,因此在风格上显得比较新奇。相比较于穆时英、施蛰存二人的小说,刘呐鸥的小说在方法上是倾向于传统现实主义的,恰如他的文艺观所表述的。

  综上所述,新感觉派的创作方法是现代现实主义,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的继承和拓展。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而是在其基础上,融纳吸收部分现代主义技巧,使现实主义显得更加丰富,更加缤纷多姿了。新感觉派的创作方法,是传统现实主义的开放,尽管还没有达到完美的组合,是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结合的未成熟型,[(12)]然而毕竟走到一块来了。  小说写作技巧

  一,情节衔接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会出现,大多是因为你的初期准备不够的缘故,基本上会看这篇东东的人都是一书未成的菜鸟,所以基于你既不是百科全书编者,也不是天生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天才,在你写小说之前,最好做好以下几项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