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 课堂实录(6)

时间:2021-08-31

  生:“凄神寒骨”应该是作者坐在石上,寒气刺骨、“石”的冰凉刺骨。

  生:然后由此而感慨身世而内心也凄寒。

  师:是啊,潭以石为底,潭因石而美,人由石而感,于是“石”就成为潭之名。看来,作者的笔下是“一切景语——

  生:——皆情语”

  师:对,寓情于景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一大特色,难怪有人称赞他是继《水经注》郦道元之后的又一山水能手,有人还甚至称他为“游记之祖”。

  《小石潭记》的确是一幅画,浓郁的愁、清雅的景,融汇成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彩画。 那么请我们展现相关的画面,跟随着音乐,或背或读全文。 (学生齐读) [老师板书:《小石潭记》是一幅……画(寓情于景的写法)]

  师:多么令人向往的美景。柳宗元毕竟是封建时代的不幸者,今天我们在欣赏他带给我们艺术美的同时,也想欣赏自然风光。假如要拍摄一部“小石潭”的自然风光片,你是一位摄影师,你如何忠实于原作,把握好你的镜头。请小组再次合作,这一次你们是摄制组了,好好地找出作者游览的线路。 (学生热烈讨论)

  师:(引导学生回答)由“篁竹”远远的广镜头,逐渐地拉近到潭底、潭周,并渐近到特写潭中鱼,然后又把镜头再拉远,“望”潭之源,最后把镜头拉高拉远。 看来柳宗元不仅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导演,由“西行”到“而去”,清晰的游踪让景物也移动变换起来,这叫“移步换景”法。 [教师板书:《小石潭记》也是一部……风光片(游踪清晰的顺序)]

  师:老师不是摄影师,只是从网上下载了一些相近的图片,就让我们在音乐中,在图片的变换中,根据提示,试着背诵全文。 (放课件,学生试着背诵)  师:艺术就是这样,很美,很高雅,很有魅力,但艺术绝不是难于接近的,不管哪一种形式,艺术是相通的,希望我们同学们能更多地去感受文学等艺术的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