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读后感(3)

时间:2021-08-31

  小石潭记读后感范文700字7

  清晨,一缕缕阳光从树荫之间撒下来,如绸缎般涓涓细流的小溪,远山与绿树意浓如画,碧潭与天空相互辉映。

  如此美好的景象却令人感到一丝悲伤,一丝寂寞。虽然美景十分怡人,但是不胜寒,使柳宗元染上了悲伤的情绪,柳宗元不愿意再想更多,四面而来的烦恼,欲让石潭里的沉郁带他离开世俗,去寻找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与安乐。

  柳宗元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希望被重用的心情,与这小石潭的一番美好,富足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他对小石潭记的欣赏也只是一个蒙着彩色外衣的泡沫罢了,一触即破。他享受着大自然的调侃,仿佛世界都如此明亮没有黑暗。而他真正想表达的,却已在不言中,通过文字,显现了出来。

  我们现在所了解与背诵的许多著名诗词散文都写于作者“被贬……期间”,如即将学到的《醉翁亭记》也是一篇。还有李白、刘禹锡、苏轼等,无一不是将自己郁郁不得志、孤寂的心境赋于山水外物,待后人细细品读与感受。我十分为那些遭贬的文学家们感到惋惜,觉得国家又失去了像这样一批才高志远的仁人志士。

  但个人的不幸反而造就了他们文学方面的才华。

  柳宗元被贬永州,写出了《永州八记》,被后世奉为写山水抒情之经典。也许文章的最大意义便在于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最真实的情感。

  每个人都拥有短暂的生命,在短暂的生命中尽力展现自己,自己的生命与思想才能延续。柳宗元用另一种方式被世人知晓且理解,用自己的诗词传递情感与思想,这也就是生命的延续了吧。

  我觉得,柳宗元这样忧愁与消极时,并没有想到自己在后世,在将来,会被世人所理解,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会被人们所接受,而自己的诗也会被流传千古。我想,如果他知道自己也有人欣赏,应该会感到十分高兴与富足。也会走出自己的忧愁与烦恼,看见小石潭时一定会十分喜悦。而不是借着美景感叹自己的人生是多么充满忧愁。

  小石潭记读后感范文700字8

  也许是受到“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的影响,他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那时正处于唐朝晚期,皇帝忘了隋还好朝的教训,开始欺压百姓,奢侈无度。他正巧生于唐朝首都——长安,家族历代为官,家境颇为荫厚,然而他并未沉醉在富二代的光环里。他从小目睹朝廷腐败,更是天生好学,在同龄人还在仕途上披荆斩棘、蹒跚前进时,他却早已平步轻云,一步登天,还受到王叔文等皇帝重用的大臣所看好。

  在这个瞭望众生的人生高峰上,他却没有止步,安乐享受现在生活。不久他就参加了王叔文等人的改革。没人能真正明白他的用心,也许他是为国贡献一己之力,也许他是为私谋利,企图留名青史。但最终,他在人生高峰时一脚踏空,跌入万丈深渊,但在这万丈深渊里,造就了他古诗的绝顶成就。

  正值壮年的他,表现出异乎常人的孤寂,没有钟子期与伯牙那样能形影不离的知己,他一切的苦,无从诉说,便只能对高山发泄,对流水痛诉。

  一日,他同几位好友来到了一处无名美景的地方,他立马就被吸引住了,但美到极致,就变得高冷,甚至有些凄寒。他将这美景化为了自己,融入了诗词中。他让“潭中鱼空游无所依”,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重笔写入石潭之美,就是为了在最后一刻,爆发出自己的苦闷孤寂。石潭亦“我”,“我”亦石潭。同他一起前往石潭的人有五人,而真正前往的,只有他一人,这是一次他心灵与自然的交融。

  这就是写下“千万孤独”藏头诗《江雪》的柳宗元。

  如今,有许许多多不被认可的人,他们中的一些也许有着绝高的智商,有着能拯救人世的情怀,却被冠以“疯子”的称号,只能孤芳自赏。但有一些人却不与命运低头,他们尽管顶着柳宗元般的孤寂,却负重前行。如革命战士鲁迅先生,中国神话人物马云“爸爸”。

  我认为,只有在人生最困苦之时,勇往直前,冲破浓雾,才有可能看得见希望。所以,只有将这种绝境求生的欲望嵌在柳宗元的性格里,少一些孤独,少一些愤闷,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柳宗元,而不只是“凄神寒骨”的柳宗元。

  小石潭记读后感范文700字9

  幽幽篁竹,泠泠水声,青葱的树与翠绿的藤蔓随风飘拂,清澈凉爽的小潭略起涟漪,潭中的鱼儿好像在空气中游动……这是柳宗元描绘的美丽小石潭,而此刻的作者仿佛何等惬意,然而读到最后,却品出了几许悲凉伤痛,原来,这是一片带伤的美丽。

  柳宗元本是世家子弟,少年干将。二十一岁那年第一次参加考试便考中进士,而韩愈却考了四次才中进士,其才可见非凡。初入政途的柳宗元意气风发,满腔热情地想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现实却是政变失败被贬永州——一个荒凉偏僻的地方。虽为司马,实际却是被监视的“罪犯”,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只得寄宿寺庙。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让柳宗元如坠冰窟,胸中愁苦难平,唯有投身山水之美寻求安慰。

  于是那天他“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便欣然“伐竹取道”,遇见美丽的小石潭。那清冽的潭水,那奇特的潭石,那潭中的鱼儿,给他带去了片刻的欣喜。然而好景不长,当他向西南而望时,视觉中曲折幽邃、或明或暗的水流和如犬牙般交差相错的河岸,正如明争暗斗、残酷腐败的官场政治,这一转念立刻把他拉回现实,久谪远荒的凄凉悲苦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便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为由离开。美丽的小石潭也蒙上了一层忧伤,怎会读懂这位欣然而来的客人为什么又携着悲苦匆匆而去。

  初识柳宗元《江雪》,只觉幽静寒冷,意境广阔。虽为诗,却读出一幅黑白山水画。那苍茫的山、那广阔的湖是否知晓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孤傲?原来,这也是一片带伤的美丽。

  诚然,柳宗元既没有陶渊明“心远地自偏”的超脱,也没有苏轼“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豁达。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柳宗元下定“虽万受摒弃,不更乎其内”的决心,投一身才华与满腔悲愤转战文学领域,发奋撰文著书。《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大多在永州完成。

  纵观柳宗元作品,凄苦之情挥之不去。然而带泪的笑脸总是最动人的、带伤的美丽总是最难忘的。笼罩愁苦的美景,从柳宗元的内心付诸笔端、又渗透我们的内心,于是在文学史上,又多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石潭记读后感范文700字10

  他行走在小石潭边,欣赏着其间的一草一木;流连在大自然间,感叹着永州的美好。他时而与朋友谈笑,时而浏览风景。柳宗元以此来排解被贬的苦闷,然而对于我们,苦闷来源于如今的疫情。

  排解自己心里的苦闷,可以有两种方式。首先,是欣赏风景,并且四处游玩。那么为何区区赏景便能排解苦闷呢?人是一种动物,本能的需要看外景,闻外声,才能心乐之。不然的话,为何每到节假日,各地公园都人满为患?就说前几天的新闻吧。深圳疫情在大体得到控制后,凤凰山公园决定开始营业。在公园开放的第一天,我们便可看到这样的场景,人们三两成排的走着。口罩遮挡了笑容,但无法挡住人们心中的欢笑。他们就如同被被贬的柳宗元心中充斥着说不出的苦闷,或许只有凤凰山上有着与小石潭相似的美景吧,不然怎么会有上扬的眉角以及眼睛洋溢的欢乐。所以说,赏景游玩是排解苦闷的一种普遍方式。

  第二,有同游者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不禁就有人会质疑了:难道我就不找朋友就排解不了苦闷情绪了吗?那还真不行。如果柳宗元独去石潭,自然也能一时心乐,但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心情必将更加浓烈。因为人是群居动物,在沟通时能向友人倾诉,让自己更好受些。尽管社会上有些人沉言寡语,但他们总还是有与他人的交流,也处于群体之中。同样是在近几天,深圳的餐饮行业刚重新拉起了堂食的招牌,不堪苦闷的人们便三三两两结伴去品尝昔日的佳肴。我清楚的记得其中一人的话语:太久没和朋友一起吃火锅了,在家实在憋得慌。这明确表明了朋友的必要性,所以时常与朋友聚一聚也是一项重要的措施啊。

  柳宗元在小石潭留下的除了那首著名的词外,就只有这两种解闷方式。作为后人,我们不仅能在柳宗元所栽的树下乘凉,也可以学习他这两种排解苦闷的方式。当我们排解苦闷时,要时时监督自己的方式,不可将自己的苦闷强加在别人身上。

【小石潭记读后感范文700字10篇】相关文章:

1.《小石潭记》读后感

2.小石潭记读后感

3.《小石潭记》读后感范文

4.小石潭记读后感范文10篇

5.《小石潭记》导学案范文

6.《小石潭记》教学课例范文

7.小石潭记教学反思范文

8.小石潭记作文范文

9.《小石潭记》教学反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