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导学案范文

时间:2021-08-31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作品常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点语句的翻译,疏通文意,初步背诵课文。

  3、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4、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字词,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资料链接】

  1. 有关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

  思想家,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之一。他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2、写作背景

  由于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375年)被贬到永州任司马。永州当时是一个荒僻未完全开化的地区。但永州山脉起伏,丘壑幽深,河川纵横,风景雄奇美丽。

  由于政治上的失意,无法施行自己的抱负,他的精神极为痛苦、悲愤、忧郁。

  作为贬官,柳宗元在永州有职无权,无所事事,于是有时间出游。为排解内心的愤懑痛苦之情,柳宗元常常不避幽远,游山访水,寄情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在永州期间,柳宗元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这八篇游记各自成篇,但前后连贯,构成一个整体,展现出永州美丽的山光水色。《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原题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描述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小石潭风景。

  2.关于“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像《小石潭记》。

  3.寓情于景

  即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样可以避免直白的感情渲泻,显得委婉、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