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挥不去的乡愁(3)

时间:2021-08-31

  端午祭祀有很强的仪式感,可叹的是历史的原态日见模糊。而我们的诗人念斯忆斯,其间不乏忧虑。“众人皆昏唯独你清醒”,便把这图腾式的礼赞现实化了。余光中在诗歌里一再唤回历史的痛感,未尝没有经历的折射。他喜谈悲剧意味的诗人,比如解析杜甫等人时,便于忧患里读出楚辞的遗韵。《湘逝——杜甫殁前舟中独白》写出暮年与孤舟、泽国与荒洲凄迷的意象。仿佛行吟于楚泽的屈子再现,每有一唱三叹之态。屈原意象其实已经内化在他对历史读解的过程里,作为参照,文学里的人生,在他那里也成了人生里的文学。

  余光中喜欢谈史,诗文里绕不过去的恰是那摆脱不了的故国情结。与古人贯通,词语便不再是象牙塔里的游戏,而有了精神的维度。他跨出学院派的藩篱,多年间在古老的大地寻觅那些散落的闪光。青海、黄河、湘江、长江,那些印满爱恨的所在,有他的精神之源。故所爱非己身之爱,所恨非一己之恨,涌动的忧患里,是无边的土地与无穷的乡亲。

  我的印象里,余光中的诗文一直有种挥不去的乡愁和微末的苦楚。他的性情有忧郁的东西,也有济世的抱负。他其实更看重那些弥散着生命力的原始意象,冲荡、浑厚而不失灵动表达,乃自己的心仪之所。从屈原那里,对照了一个民族的心史,或许不都是精神文化的元素,乃信仰里的明暗之辨。《离骚》的绚烂之色与悲楚之音,缭绕在自己的世界,神秘而不混沌,怅惘而非绝望,追索而无盲从。这诗带着明晰的觉态,于天地间刻下了旧梦。

  屈原的魅力是多重的。他的生命之美与词语之美,如此精妙地缠绕着。余光中曾把《离骚》与荷马、但丁的诗文相比,不是夸大之词。当精神从世俗里脱离,进入纯然之所的时候,要抵御的恰是无边的黑暗。屈原的动人之处是,以自己的意志表达价值的神圣。“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此语天地为之一动,在没有路的地方,开启了守护的精神之途。就精神的厚度而言,《离骚》确可以与世界的经典文学一比高下。  过去读余光中的诗,记住了《乡愁》《乡愁四韵》,那是己身的感受,时空是在确定性里的,多的是凝视里的感伤。而《招魂》则有超时空的表达,是向苍茫的世界发声,重申的是固有的信念。一个民族,重复的母题有多少,希望就有多少。屈原之于我们,是不竭的精神源泉。魂兮归来,我们这些后人面对先贤,庶几不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