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课文教学案(2)

时间:2021-08-31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谈话法

  学法设计:朗读、联想,想象;联系实际各抒己见;对比阅读;仿写诗歌。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思乡歌曲,创设情境:[多媒体画面]

  导言: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元旦即将来临,每当这时,远居海外的游子会是怎样的心情?[学生回答] 谁能用一句诗来表达?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游子思乡”是中国诗歌一个永恒的话题,那么,请同学们回顾你曾经学过或读过的作品,说出有关描写乡愁的诗,词,曲。[学生各抒己见]

  有关作品:

  1、马致远的曲:《天净沙. 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李煜的词《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见欢》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5、李白的《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崔颢的《黄鹤楼》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是啊!抹不去的相思,挥不走的乡愁,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看多少英雄少年,白了头在一夜间!风流少帅张学良,困居台湾几十年,有多少离愁别恨,客死他乡,团聚梦难圆?多少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人民与大陆两地相隔,饱受相思之苦,因而对乡愁有着其他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深刻的理解。其的乡愁诗也是异彩分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二、简介作者,了解写作背景:[幻灯片]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当代诗人和诗评家,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x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诗创作。主要诗作《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诗集有《灵河》、《余光中诗选》。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细,抒情缠绵,含蓄隽永。其乡愁诗别具特色,有很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意味深长。

  这首诗写于1972年,当时,大陆与台湾互不往来,几乎隔绝。[鼓励同学们向老一辈、历史老师请教或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情况]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全班同学自由朗读,认真体会诗的内涵,讨论朗读的技巧。

  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幻灯片]

  ① 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思绪?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去读?[学生体会,讨论]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愁,应该用深沉,哀婉的语调来朗读。

  ② 每首诗的节奏以及重音如何把握?[学生讨论,试读,体会]

  2、训练朗读:

  ①指定一名同学试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刚才强调的有关问题

  ②齐读,男、女分读,师生对读,于反复朗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和内涵。

  四、赏析全诗:

  老师配乐范读全诗,请同学们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思考讨论:[幻灯片]

  ①全诗以什么为顺序贯穿全诗?

  全诗以时空的变化为线索,以个人的经历贯穿全诗。

  ②这首诗运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乡愁?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有什么深刻含义?

  诗人将不可捕捉的抽象的乡愁描写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使乡愁有了寄托,变得具体可感,形象生动感人。

  小时侯外出求学,“小小的邮票”,使我可以用家信来寄托着作者对母亲,对故乡绵绵的思念;

  长大后,出外谋生,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思念,“窄窄的船票”能使我来往于大陆和台湾之间,了却我的无尽的牵挂。

  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使我与母亲永远生死相隔,永生无缘再见,也许,在母亲临死时还满含热泪盼望着团圆!

  现在,“一弯浅浅的海峡”使多少骨肉同胞两地相隔,日夜思念!诗人将个人的悲欢与伟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感情撩人愁思。暗含了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全诗运用新奇的比喻,从纷繁的世事与旷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意象。除此而外,还运用了对比,反复,反衬的修辞手法,将游子思乡的愁绪写得具体可感,如泣如诉,哀怨动人。前三节犹如汹涌而进的波涛,最后一节轰然汇成全诗的九级大浪,感情的潮水奔涌而出,达到高潮。正如诗人所说:“纵的是历史感,横的是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诗人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了以往任何时代可比拟广度与深度。

  ③拓展讨论:

  乡愁是凝重的,诗中为何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

  作者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上,反衬出乡愁的浓烈。托物寄情,表达绵绵不尽的乡愁。含蓄委婉,而又深沉哀怨。

  ④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有什么感受?[各抒己见]

  表达了作者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2、拓展延伸讨论:[幻灯片] [学生各抒己见]

  ①假如当时你的亲人有在台湾的,你的感受如何?

  ②假如你是一位台湾同胞,面对香港收复,澳门回归,你会有什么感受?

  ③就我国目前的现状,你有什么看法?

  五、拓展练习:

  1、 对比阅读:学生作品《乡愁》[自制幻灯片]

  2、 拓展阅读有关余光中的诗句《舟子的悲歌》,《乡愁四韵》[其二]

  六、布置作业:[幻灯片]

  1、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 仿照本诗的托物寄情的手法,以“母爱”为题,发挥想象,巧设比喻,写一首小诗。

上一篇:《乡愁》浅析 下一篇:《乡愁》微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