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课文教学案

时间:2021-08-31

  《乡愁》一诗语言的质朴之美在于如同口语,富于生活气息;典雅之美又在于精丽,富有独特的韵味,是经过锤炼加工的。以下是《乡愁》课文教学案,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的:

  1、 学习作者巧妙的比喻形象的写法。

  2、 学习作者用具体形象的事物表现抽象的概念的写法。

  3、 提高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思国的感情。

  4、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渴望统一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乡愁》通过新奇而形象的比喻表达感情的写法。

  2、 注意诗人思想感情的升华和各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能力训练点:

  1、搜集有关表达思乡感情的诗,词,曲或现代散文,体会思乡愁绪。

  2、仿照《乡愁》诗中比喻的句式,运用博喻的形式,描写一种事物,表达一种感情。

  教学思路:

  1、 运用思乡歌曲导入,创设情境,营造气氛。

  2、 引导联系学过的诗、词、曲或散文,体会自古以来人们的思乡愁绪。

  3、 引导学生赏析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新奇比喻的用意及含义。

  4、 引导学生学会朗读诗歌,给诗歌划分停顿,标记重音,把握语调,并配乐朗读,体会作者感情。

  5、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感受,设想自己是一位久居台湾的游子,体会作者的思乡及思国的愁绪,体会海外华人的恋根情绪。

  6、 拓展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散文《冬季到台北来看雨》。进一步体会海外华人渴望祖国统一的热切希望。

  7、 仿照诗歌说出或写出几句“诗”运用博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

上一篇:《乡愁》浅析 下一篇:《乡愁》微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