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讲课稿

时间:2021-08-31

  《乡愁》语言简练,虽运用口语,但意味深长,各个诗节形式整齐,全诗结构匀称,节奏明快。下面是《乡愁》讲课稿,欢迎阅读借鉴。

  一、说教材

  (一)对教材的理解

  《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诗歌。本单元是一个现代诗单元,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其中丰富的想像,优美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真挚的感情。乡愁作为人类普遍的一种情结,是诗歌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之一,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余光中的《乡愁》便是其中情意深长动人的一曲,因为他抒写的不是一般的游子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年代由于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泊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层层推进,生动形象地抒发了乡关之思,故国之恋。全诗构思精巧,复沓手法以及叠音词的运用更增添了诗的音韵美。

  (二)目标的设定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欣赏、分析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崇高感情。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特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本诗运用独创的诗歌形象,表现主题的特点。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创设情景导入,激发情感,营造气氛。

  2、诵读法。

  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就是读。“三分诗七分读”,教学中,教师采用配乐朗读,学生练读,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蕴。

  3、写作训练法。

  本诗中的四个形象组成了四幅不同的画面,通过想景悟情,让学生用散文的语言来改写,从而将飘渺抽象难以捕捉的乡思愁绪变得具体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