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学实录片段赏析素材

时间:2021-08-31

  一、“新”与“旧”

  生:一定要选“邮票”这个意象吗?

  师:你想换作什么呢?

  生:可不可以把“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换作“乡愁是一句热热的叮咛”?

  师:有意思。同学们评评。

  生:我觉得可以,“叮咛”也是母亲常做的事情。

  生:可以,但不太好,不够含蓄。

  生:不好,很普通,大家都会这么想这么写,没有创意。

  生:根本不行。余光中写《乡愁》的时候,恐怕电话还没有那么方便,母亲的叮咛不容易传达到吧。

  生:“叮咛”不好,主要是引不起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不像“邮票”,这词语让人遐想联翩,让人想象这一封封信里传递着母亲和儿子多少故事啊!

  生:“邮票”标志着分离与挂念,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所以会引起所有读者的共鸣。而且这个比喻很新颖别致。

  生:如果不用“邮票”而用“叮咛”,后边的“这头那头”也不能用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就被破坏了。

  师:讨论得非常好,因为大家已经在不自觉中涉及到了诗歌意象选择的要求,比如要新颖,要含蓄,要引发联想等等。来,读这一小节,把你们的感悟用朗诵表达出来。(生反复读)

  师:如果你现在来写《乡愁》,你会怎么选择比较新奇的意象呢?

  生:乡愁是一个短短的电话。

  生:乡愁是一封淡淡的e-mail。

  生:乡愁是电视台每日的天气预报。

  生:乡愁是摄像头前久久的等待。

  ……

  二、“重”与“轻”

  生:我发现诗歌中“头”字重复了很多次,有“这头”“那头”“外头”“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