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的《碧涧驿晓思》:漩流与回风(3)

时间:2021-08-31

  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山西太原人,是晚唐的诗家兼词家。他才思敏捷,“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时人称之为“温八叉”或“温八吟”。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他又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填词的词家,与韦庄并称,影响深远,历来都认为他是“花间词派”的开山祖。徐商镇守湖北襄阳时,仕途很不得意。已经四十多岁的温庭筠去依附他,被署为巡官之职。他的《碧涧驿晓思》和其他一些作品,就是羁游于湖北时所写。

  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这首诗应该写成“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诗人黎明时分醒来之后,在碧涧驿的庭院中闲步。他抬头四望,夜月已经西沉。曾经挑动他满怀离情别绪的杜鹃鸟,也已经停歇了他们带血的啼啭。环顾周围,满庭的山杏花送来阵阵清芬。而室内桌上的灯光还在黎明前的昏黑中摇曳。斯时斯境,诗人不禁回想起昨夜的梦境,并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现在原来是远在他乡,置身于远在天涯的楚国!――假若这样先景后情地顺序说来,自然也无不可,但总觉得有些平浅和熟套:而且以“楚国在天涯”收束,作为一首短小的绝句来说,也缺乏深长的余韵。现在,虽然全诗没有更换任何字句,但却去熟生新,化板为峻,以景结情,获得了迥然不同的意趣。

  这里的艺术秘密,就在于不沿陈法、变换常序的倒装。请看,诗人将重在抒情的两句移在诗的前面,他虽然没有也不必去具体说明“梦”的内容,但却富有意蕴的暗示性和丰富性。然后,诗人将写景的两句倒装在诗的后面,这种诗艺叫做“以景截情”或是“以景结情”。就是在抒情句之后以写景句去截断或承接,这样,就使得前面的情深深地渗透到后面的景物之中,在读者的想象活动中扩大了诗的容量。同时,语用倒挽,见曲折,见张力,平添了一番新奇隽永的情味。试想,如果顺理成章地以“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作结,那等待着读者的,不就是平直与乏味这一枚苦涩的果实吗?  宋代陈善在《扪虱新话》中记载,王安石曾把杜荀鹤《雪》诗中的“江湖不见飞禽影,岩谷惟闻折竹声”,改为“禽飞影”与“竹折声”,把王仲至《试馆职》诗中的“月斜奏罢长扬赋”,改为“月斜奏赋长扬罢”。陈善认为王安石的修改“如此乃健”,这是有道理的。在新诗创作中,根据诗的情境运用倒装,也同样能化平板为劲健悠永。台湾著名诗人郑愁予《残堡》一诗中的“趁夜色/我传下悲戚的‘将军令’/自琴弦”即是。台湾诗人杨牧在《郑愁予传奇》一文中曾说:“倒装句法的使用,造成悬疑落合的效果。”(见杨牧著《传统的与现代的》一书)。

  让我们今日的诗歌创作中也有些大江的漩流和原野的回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