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羊舍一夕》忆汪曾祺(2)

时间:2021-08-31

  印象 随和的性情中人

  1993年夏秋之交,汪老一行做客大连日报,使我有机会与他相处了几个朝夕,目睹了一个活生生的著名作家汪曾祺。他给我的最初印象是随和,在连期间的各项活动他都积极参与,从不挑挑拣拣,更不给别人出难题。这与同行中的某几位形成显明对照。

  汪老美食美厨,圈内人所共知。在汪老的作品(无论小说还是散文)中,总会有一两种令人难忘的吃食呈现在读者面前。在他的笔下,哪怕是再平常不过的吃食,经过他精妙的描绘后,也会叫人垂涎欲滴。如在《羊舍一夕》中,他在推出多种大饱放羊人口福的野味后,还介绍了一种独特的“烧烤”方法——“放羊的吃肉,只有一种办法:和点泥,把打住的野味糊起来,烧熟。真香!”就是在吃大连的海鲜时,他也告诫同桌的同仁:黄(花)鱼不冰不鲜,海参生吃白吃。

  汪老是性情中人,小酒喝至半酣时,看到饭店备有文房四宝,便道:“你们都说我会吃能写,其实我还会画。”于是就在当晚,汪老即兴泼墨,送我一画。

  作品 对语言文字的烹炒堪称一绝

  作为著名作家,汪老奉献与世人主要的当然不是那些把吃饭作出意思来的种种说道。他对语言文字的烹炒才堪称一绝,他追求语言之美,并且认为语言之美不在于一句一句的话,而在话与话之间的关系。有人说他的语言拆开每一句都是平平常常的,放在一起就很有味道。有时初看他的东西觉得没有什么,但仔细读上几遍,味道便越来越浓。这种感觉在汪老的作品中随处可以捕捉到。如《羊舍一夕》中,构成情节的语言文字朴实无华,但在汪老精心得当地组合搭配下,勾画的却是一幅有着浓郁生活气息的初冬夜画。

  在整体构思上,《羊舍一夕》也有别具一格之处。小说的又名说明作者着意于描写四个孩子在一个夜晚的故事。为更好地展示故事情节,他有意将一个夜晚分成两个题目来描写。先是写前半夜:听到往北京的上行火车经过的声音,老九就知道时间已是晚10时47分了,他准备送留孩的放羊鞭已编好。小吕明年再用的树剪子也包藏好。按说该睡觉了。但俩人为陪留孩等丁贵甲,便同留孩一道煨山药、煮高山顶,打算一边吃喝一边等。随后,作者又用三个题目为四个孩子立传,从而使四个可爱孩子的形象得以丰满。接着再回过头续写夜晚:拍戏回来的丁贵甲大搞恶作剧,使深夜的羊舍沸腾了,四个孩子先是一番嬉戏打斗,接着吃山药,喝高山顶,他们高兴极了,快乐极了,完全忘了夜已很深了。等到他们睡着了,四个孩子在一个夜晚的故事就到了收官之时了。而夜晚过后的“明天”表达的则应该多是孩子们的期盼与作者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