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疑点解读  (2)

时间:2021-08-31

  ──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编1990年10月第一版。

  以上解释,2000年版的高中语文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也继续采用。

  从这段解释来看,基本观点是正确的,然而,有几个问题依然没有解释明白:

  ⑴ “花”字产生,始于何时?“华”“花”分家,又大体在什么时候?

  ⑵ 王安石游览褒禅山时,当地人究竟是念“华(huá)山”,还是念“华(huā)山”?

  ⑶ “华实”一词的“华”,难道就一定作“奢侈,虚浮”的“华(huá)”来解释吗?

  可以肯定的是,“花”字在王安石所处的时代,是早已产生了的,因为碑文上,显示得明明白白,而碑文的“漫灭”,在没有像现在这样的空气污染的古代,总得经过上百年乃至数百年。

  高鸿缙《中国字例》对“華”“花”有解释:“(華)字原象形,甲文用为祭名,秦人或加为意符,遂有華(华)字。及后華借用为光华意。秦汉人乃另造荂,荂见《方言》。六朝人又另造花字。日久而华字为借意所专,荂字少用,花字遂独行。”

  《广韵·麻韵》:“花,(華)俗,今通用。”

  《广雅·释草》:“花,华也。”王念孙疏证:“顾炎武《唐韵正》云:‘考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见于书。……唯《后魏书·李谐传》载其《述身赋》曰:“树先春而动色,草迎岁而发花。”又曰:“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苑之英华。”花字与华并用。而五经、楚辞、诸子、先秦、两汉之书,皆古本相传,凡华字未有改为花者。’……引之按:《广雅》释花为华,《字诂》又云:“古花字。则魏时已行此字,不始于后魏矣。”《广雅》是一本训诂书,三国时魏国张揖撰,是研究古代词汇和训诂的重要资料。清代王念孙有《广雅疏证》订讹补缺,由音求义,较为精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