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王安石该如何拯救(2)

时间:2021-08-31

  一控制货币发行,发展实体经济

  北宋中期财富增长速度变慢,唯一加速的是国家的印钞机。但由于实体经济增长速度跟不上虚拟经济增长速度,导致经济有了巨大泡沫。有一个数字可以看出熙宁变法导致的通货膨胀,变法前北宋米价为700文一石,变法后暴涨到2500文至3000文一石,通货膨胀4倍。为了实现表面上的“国富”,宋神宗朝“印钞机”加大马力,2年就铸造1000万贯铜钱,超过了真宗朝代速度好几倍。这样做导致民间财富被迅速稀释,社会上流民无数,长江以北田地荒芜,使得实体经济反而严重萎缩。所以控制货币发行,保持币值稳定,也是王安石必须要做的事,不能因为追求GDP的增长而饮鸩止渴。

  二解决宋朝财政赤字,首要解决冗官冗军问题

  王安石之所以急急忙忙想着捞钱,是因为国家财政捉襟见肘,财政捉襟见肘重要原因是宋朝的官僚机构非常臃肿,北宋官员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词人宋祁曾经说到宋朝“州县不广于前,而官五倍于旧”,臃肿是溃烂的开始,宋朝官场十分腐朽,效率很低,与人员臃肿也不无关系。先对整个官场进行裁员,再推行《保甲法》解决冗军问题,不干事的官员不仅自己不干事,还会影响其它官员的工作。在这一点上王安石应该接受司马光的意见,司马光一直提倡朝庭要节约用度,称“救灾节用应从主上和朝中贵官近臣做起。”而王安石听了却说:“现在国家财力不足,并非奢靡而起,而是不善理财之故。”

  三实行普遍性减税,重振大宋朝实体经济

  神宗其间的中小企业(农户、手工业和商业)都有着繁重的赋税徭役。面对这样的事实,当时采用手段是推行“青苗法”,“青苗法”简单地说就像由政府成立一个“农业银行”,春种时农民有需要则借钱买种,秋收时还本付息,目的一是抑制土地兼并,二是为农民提供资金,三是政府创收,可以说神宗和王安石理想非常丰腴,经济理论造诣超越一个时代,但实际上在推广过程却是满满的骨感,各方面的顾忌和手续,让普通农户根本就拿不到钱,就像现在政府要求中小银行放贷给有需要的中小企业一样,实际上完全达不到效果,中小企业没有办法从银行获得资金。还不如直接进行普遍性减税,让所有中小企业可以直接享受政策红利,从而减轻企业压力,激活民间市场,重振整个大宋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