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的叹息 王安石之死(3)

时间:2021-08-31

  宰相始于州府,王安石志存高远。?

  他先后十几次上书请求外任。嘉?二年(1057),朝廷终于将他用为常州知州。从县官到州官,王安石总要对他所认为应兴之利和应除之害大力进行一番兴革。只要能造福百姓,他什么都不在乎,什么都敢干。?

  十六七年的地方官经历,在王安石看来是一种财富。这十多年,他锻炼了才干,赢得了声誉;这十多年,他韬光养晦,增加了人生积累;这十多年,他积蓄力量,等待机会。?

  嘉熙四年(1059),一场春雨之后,王安石再也坐不住了,他花了三天三夜,向宋仁宗赵祯写了长达万言的《言事书》。?

  这是关于改革的宣言。我想王安石在那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奋笔疾书,38岁的年纪,肯定是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是的,时不我待,他不能再等了,这个贫困的国家不能再等了!

  王安石的《言事书》摆在宋仁宗赵祯的案头。这个在位三十多年的皇帝,经历过庆历新政的失败之后,已经不打算有什么作为,关注的仅仅是怎样及时行乐。但他还是懒洋洋地翻开了《言事书》,只因觉得新奇,只因王安石在朝野有些名气。

  宋朝开国已近百年,好似一位多病的百岁老人,好比老牛拉着的破车。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但北宋潜在的矛盾时刻在危及统治的根基。皇宫里没有一天不在争权夺利,当官的多了,腐败的多了,军队没有战斗力。没有人关注百姓疾苦,没有人正视契丹和西夏的侵扰。契丹和西夏打过来了,那就给他们送土地,送钱物,宁愿苟且偷生,也不愿洒血沙场,去争得寸土。?

  边关告急,奏报一道紧似一道。声声马蹄,踏碎了多少人的清梦!?

  皇帝似乎已经习惯,振作过,图谋过,但终究看不到曙光,找不到出路,干脆夜夜笙歌;面对内忧外患,许许多多的知识分子在寻找济世良药,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他们咬着牙,埋着头,艰难地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