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传里没有王安石是何原因?(2)

时间:2021-08-31

  这个论题,我翻阅了一些资料,我的结论是:人品.

  知道康德的人,会清楚,他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律.康德先生不愧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道德律的主旨就是说人天生有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这一点上,很多人会有疑议.我觉得也不要怀疑了,你认为你的水准能超的过康德先生么?

  很明显的一个话题就是晋朝桓温说得"不能流芳百世,那就遗臭万年."从骨子里说,桓温很清楚是与非.但是他之所以还要这样叫嚣,其实就是因为个人的欲望已经超越了是非的限制.这也是,为什么吕惠卿之流会被打入奸臣传的主要原因.

  个人欲望超越了道德律,就是一个很危险的警戒线.再往前一步,就可能有溃堤的惨烈后果.最终是害人害己.

  我们分析一个人到底是不是小人,够不够奸.有两个很重要的标准:

一.两面三刀.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每个成功的小人从某方面来说,都很有艺术天赋.该哭的时候,哭的惊天地动鬼神;该笑的时候又那么爽然大方;该下手的时候,则斩钉截铁,丝毫不拖泥带水.这个方面最成功的人物之一就是口蜜腹剑的李林甫.玩两面三刀玩的是登峰造极.

二.一味肥己.谁挡着发财的道,就一定想方设法把他除掉而后快.小人的物质欲望没有上限.今天一万,明天十万,可能的话,整个国家最好都是他一个人的.穷奢极欲,对有价值的人,极尽讨好之能事;对异己之士,用尽各种下三滥手段.这个方面又有一个比较成功的人物,就是南宋第一奸臣秦桧.

  但我们把两点往王安石头上套时,发现,唉,尺寸不符.你说两面三刀吧.他没有,别人对他有意见,他没有表面笑嘻嘻,藏在心里,改天趁你不备,一把推你下井,然后再丢几块大石头进去.而是把问题摆在台面上,就算针尖对麦芒,也从不耍手段.你说一味肥己.王兄弟的生活作风,可圈可点,找不出任何的破绽.如果要让我找个人来比较.

  我觉得,王兄弟应该就是近代的爱因斯坦再世吧.不修边幅,不重穿着,不重美食.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工作狂人.死后据说没有任何私人财产.这种高尚的人品.我们扪心自问.我们能做到么.

  假相只能一时蒙蔽,历史还是比较公平的.孰善孰恶,公道自在人心.当吕惠卿,蔡京等曾经权倾一时的人物,被钉在耻辱柱上时,王兄弟却凭着过硬的人品,为自己的人生划上比较完美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