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五首名作鉴赏

时间:2021-08-31

  引导语: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著述与诗词颇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他的五首经典诗词的原文注释,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登飞来峰[1]

  飞来山上千寻塔[2],闻说鸡鸣见日升[3]。

  不畏浮云遮望眼[4],自缘身在最高层[5]。

  【注释】

  [1]飞来峰:在越州(今浙江绍兴)飞来山,据史志记载,山上有塔高二十三丈,站在山上可见海上日出。

  [2]千寻:极言其高。古以八尺为一“寻”。

  [3]鸡鸣见日升:孟浩然《天台》诗:“鸡鸣见日出,常与仙人会。”此用其语意。

  [4]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自缘:只因为。

  【导读】

  皇?二年(1050),王安石知鄞县秩满而归,路经越州,有《登越州城楼》诗。本诗当亦同时而作。诗人登上飞来峰,顿觉视野开阔,胸襟宽广,豪情万丈。末二句寓哲理于形象,见宋诗理趣之特色。“浮云”是具有比喻内涵的意象,比喻障碍、阻隔之类的事物。“不畏”是诗中的主题词,表示一种坚定执著的追求态度。“身在最高层”,象征人生期待之高远。作者高瞻远瞩的胸怀和坚毅无畏的气概跃然纸上。

  葛溪驿[1]

  缺月昏昏漏未央[2],一灯明灭照秋床[3]。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4]。

  坐感岁时歌慷慨[5],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6],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释】

  [1]葛溪驿:在今江西弋阳县南。驿是古代供来往官员或递送公文之人暂住和换马的处所。

  [2]漏未央:漏声未尽,意指黑夜正长。漏:漏壶,古代的计时器。未央:未尽。

  [3]明灭:忽明忽暗。

  [4]“病身”二句:生病之人最为敏感,最先感受到风露的寒意,归梦中不知道身与故乡远隔千山万水。

  [5]岁时:时节,此指秋天。慷慨:感慨悲凉。

  [6]行人:作者自指。

  【导读】

  这首诗写于宋仁宗皇?二年(1050)自临川赴钱塘(今浙江杭州)途宿驿中。诗中抒写了作者的旅愁乡思。诗人选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衰残的景象构成凄凉的秋景和孤寂的旅况,衬托出抱病的行人,从而表现羁旅独苦的处境和心情。纪昀评道:“老健深稳,意境自殊不凡。三、四句细腻,后四句神力圆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