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个人的奋斗与历史的进程

时间:2021-08-31

  引导语:在中国传统史书上,王安石是个有才华、有魄力、锐意求变、在农业时代就懂得让国家参与宏观调控的政治家,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她的个人的奋斗与历史的进程。

  王安石在中国传统史书上,颇受非议。其缘由,一是因为变法。这个天下皆知。

  二是因为变法引起的党争。这一条,历史书提得不多。

  王安石的个人奋斗方面,无甚可说。他变法,确实是锐意革新:大局是当时朝廷确实麻烦,具体大堆举措,青苗法保甲法等等等等,大体思路是:朝廷介入市场,干预经济,富国强兵。

  但这么做,是否考虑到了历史进程呢?毕竟在农业时代,王安石这么做,很激进:他认为可以“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同期的相对保守如司马光认为,天下财富就那么多,朝廷丰足了,百姓就会吃亏。

  黄仁宇有个看法,我觉得比较公允,大概意思:王安石这种朝廷介入市场干预经济,在一个货币流通、信贷成型的体系下,是好的。

  但在宋朝当时,纸币都只是局部发行(参考“交子”)、信贷体系不健全、生产基本靠农业和手工业的情况下,有些太超前太空中楼阁了。

  就像张佳玮手拿一张挑战者号设计图纸穿越回汉朝。图纸是没错的,但也没用,一个道理。

  所以王安石变法,可以算是:

  意图正确,过于超前,在错误时代出现于是无法贯彻执行的正确选择=错误的结果。

  说党争。

  王安石在当时有绰号,“拗相公”。民间不少段子编排他。

  确实很拗,很拧。扫除一切障碍。为了坚持他的新法,一度大用新人。

  王安石、吕惠卿、曾布、章惇们为一党,比较激进。

  韩琦、司马光、欧阳修、苏轼这些人为一党,相对保守。

  先是撕新法。后来不只是新法了,已成意气之争。

  这里的问题是:旧党保守,但大多人品无可指摘,德高望重,被王安石搞掉时,也殉道者一般下去了。

  王安石手下这波新人里,则有不少猪队友。他引进的吕惠卿,包括后来挂过他名的蔡京,都算著名奸臣,刻薄狠毒、背信弃义的事都干过。这也间接影响了王安石后世的评价。王安石自己后来,就被猪队友吕惠卿——确切说是狐狸队友——出卖过。晚年还每天写“福建子”(吕惠卿)泄恨。

  所以:变法的王安石,只是个有些不合时宜的超前改革家。

  党争的王安石,是个为了目的,时不时会任用私人、甚至被手下谄臣蒙骗的领袖。手下一堆奸臣给他丢脸。

  后一个王安石,才会被历代读书人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