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指导课《写童话故事》的磨课经历

时间:2021-08-31

  说到磨课,我想每一个经历过的老师,都有或多或少的共同的感受。我想,我是属于那种“好了伤疤忘了痛”的类型。提起这次的磨课历程,似乎印象不深,但既然是象“伤疤”那样让人难忘,便是轻轻一触,那曾经的感觉就又渐渐变得清晰起来。我在想,为什么大家把这个备课的过程叫做磨课呢?对照自己的经历,我愿意把这个“磨”的过程理解为“研磨”“琢磨”“打磨”。嗯,应该还有──“折磨”,呵呵。

  这堂课本是为了参加四月份的重庆市青年教师技能大赛而准备的。寒假刚过,便开始“愁”起来。因为是习作教学,首先愁的便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将各年级的教材摆在一起,先后选了“自我介绍”“写一个敬佩的人”“想象作文”等,但又都被自己──否定。要知道这每一次选择可都是在反复思考之后所做的决定,而选择之后又都经过一番琢磨进行了教学的设计。要否定一个方案,必然意味着之前所做的工作基本等于白做,而且又要重新经历这样一个选择、设计的过程。因此,这是一个很让人感到沮丧的过程。而这种沮丧的感觉还总是伴着着急,因为离比赛的时间越来越近了。终于,在三个星期后,我才和指导老师一起选定了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习作训练为这次赛课的教学内容。接下来,便进入了那个“研磨”的过程。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习作训练是写童话故事。刚选定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脑子里满是主意,满是新鲜的想法,可坐到电脑前想要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才发现,那些主意,那些想法还真是经不起推敲。但时间紧迫,不可能再重新选择了。一旦确定了教材内容,接下来便只有努力完成。因此,我的第一个任务便是学习、了解与童话相关的任何知识。那个阅读、学习的过程,我把它称为“恶补”的过程。是的,每一次备课或磨课,我都会有这样一个“恶补”知识的过程。在短时间内,大量地搜集、学习、消化相关知识。曾经知道的,不知道的知识,都在那段时间里一起聚集到了脑子里。而我所说的“研磨”便是建立在大量的知识储备基础之上的。“恶补”之后,便象牛儿“反刍”那样,时不时地将那些知识拿出来细细地、慢慢地咀嚼,将它们磨得细一点,再细一点,而当这些知识、资料被细化以后,便更容易通过比较、筛选发现那些能为我所用,能为这次教学所用的东西。而那些通过“研磨”更清晰地留在脑子里的东西,会逐渐让自己教学设计的思路变得开阔起来。所以,在我的理解里,这个研磨的过程,其实就是走近——走进这次以“写童话”为主题的教学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