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好父亲是如何定义的?那么大家是否知道魏晋诗人陶渊明是否是一位好父亲呢?
陶渊明的五个儿子
陶渊明的五个儿子分别是陶俨(阿舒)、陶俟(阿宣)、陶份(阿雍)、陶佚(阿端)、陶佟(阿通),根据陶渊明的《责子诗》所写,这五个孩子“总不好纸笔”,不求上进。阿舒十六岁了,“懒惰故无匹”;二儿子阿宣更无心向学;阿雍与阿端是双胞胎,十三岁了,连六和七都不认识;最小的儿子还一个劲儿地馋嘴,是个小吃货。
后来五个儿子没有一个成才,陶渊明对此的态度是复杂的。尽管他在《责子诗》中安慰自己“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大体上表现得平和通达。然而他在“自恐大分有限”时,给儿子们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家书,其中表达了强烈的愧疚之情。《与子俨等疏》中先后写到:“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
陶渊明归隐后的第三年,一场大火烧毁了他的八九间草屋和几乎全部家产,陶家逐渐困顿下去,乃至于“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有时甚至不得不出去叩门寻求帮助:“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陶家孩子们也必须参加劳动,才能生活下去。想到孩子们一直打柴担水,不知何时才能免除这种辛劳,陶渊明难过得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我们看他刚添长子陶俨时对孩子的希望,就不难理解他的愧疚。他特意给儿子起名为俨,希望儿子能够做到恭敬严谨。因为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陶渊明还特地为儿子取字为求思,希望儿子能够像孔伋一样有所作为:“尚想孔伋,庶其企而。”可是孩子们现在只能靠辛苦耕作来养活自己。这离当初的期许确是很远,做父亲的自然难免会失落,心中涌起强烈的自责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