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的桃花意象及其文化意蕴(4)

时间:2021-08-31

  进一步烘托了桃源世界的光明美好从桃花的色调上看,它大都属于粉色系,只不过深浅不一。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写道:“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盛开的桃花,深红浅红,参差相间,各具风姿。李弥逊《诉衷情》词中说:“小桃初破两三花,深浅散余霞。”

  桃花色调虽是深浅有别,但给人整体的观感是温馨。浅红的桃花虽着色稍淡,视觉上却没有纯白色那样的冷度、单调感;深红的桃花虽着色较浓,却也不似大红一样的艳丽逼人。不似梅花那么冷艳,也不像菊花那么清雅,更不比牡丹那么富贵,桃花是普通的民众阶层的花朵,鲜丽而又温馨地开在每一个老百姓的心中。如果陶渊明把文章写成《梅花源记》《牡丹源记》抑或《菊花源记》,这种温馨的感觉也就荡然无存了。而且桃花的色调是明朗的,绝无灰色、黑色的晦暗,不会给人沉闷、压抑的感觉,与“豁然开朗”的桃源世界的光明正相吻合。四、在中国文化中,桃树、桃木具有镇鬼驱邪的

  神秘力量,折射出陶渊明对污浊现实的

  厌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希冀仙化的心理从民俗学的角度看,在远古神话中,夸父追赶太阳,劳累过度,干渴而死,临终弃杖,化为桃林,桃树是英雄血肉之躯所化。从物理学的视角说,桃树枝色若紫铜,颇具光泽;桃木棒结实富有弹性,可以用作击打或防身的器具。或许与此相关,在很早以前,桃树、桃木就粘附了“仙气”,能够镇鬼驱邪,桃符、桃人、桃木剑等亦为民众所津津乐道。晋代郭璞《玄中记》说:“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一天鸡。……下有二神,左名隆,右名突,并执苇索,伺不样之鬼,得而煞之。”《太平御览》引《典术》云:“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桃木之精生在鬼门,制百鬼,故今作桃人梗著门以压邪,此仙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