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杯盘上的唐诗

时间:2021-08-31

  周秦时代有个很好的行政措施,每到农闲时官府派人到民间搜集歌谣,手摇木铃铛的诗官,屋角田头,到处寻访提供当局观察民风,以证得失。由此记录和保存下来大量的民歌,我们今天才得以读到二千年前的一部真正的黄金宝库《诗经》。

  还要多谢孔老夫子。他的画像道貌岸然,选诗却相当开明。他整理《诗经》,保留了大量的讽刺诗和爱情诗,连露骨描写偷情的诗也没有删去。“勿感我[巾兑]兮,勿使尨也吠”,比之“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更朴素,更平民化。但也有人说孔子不曾删诗。总之,后来我国诗歌大发展,有“诗国”之誉,追本溯源,老祖宗就种下根子。

  周秦是我国第一个诗歌高峰时期,那时留下的作品大部分是民歌。第二个高峰时期唐代留下的作品则主要是文人之作,一部《全唐诗》收诗5万多首,其中极少民歌,使我们不能听到来自民间的那种粗犷、大胆、真实无隐的笑声、哭声和咕声,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有唐一代的诗歌成就是无与伦比的。在诗国里,既然涌起那么多高山,长出那么多大树,必定有广大、深厚而坚实的土壤,土壤应在民间。据说冰山的四分之三是没在水面之下的,否则泰坦尼克号就不会蒙难了。唐诗的四分之三在民间,它不但滋养了许多大诗人,而且自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果有一部分保留下来,可能几倍于《全唐诗》吧,可惜都被空空大士携去了。汪洋大海已经干涸扬尘,从石缝里抠出几自破碎的古贝壳,借以发思古之遐想,也许并非毫无兴味。

  在敦煌发现的一首无名氏诗是这样写的:“吾死不须哭,徒劳枉却声。只用四片板,四角八枚钉。急手涂埋却,臭秽不中停。墓内不须食,麦酒三五瓶。时时独饮乐,吭尽更须倾。只愿长头醉,作伴唤刘伶。你道生胜死,我道死胜生。生即苦战死,死即无人征。(下文历述从军的苦楚,从略)”,极为悲苦,却出以幽默的口吻,笑中含有血泪,富有民间作品的特色,从中不难看到乐府诗《从军行》,以及村诗《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