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情结的苏轼(3)

时间:2021-08-31

  苏轼喝酒,能注意掌握分寸,即使醉了,也往往处于一种似醉实醒的状态,或者叫作酒醉心明白。在一首《饮酒诗》中,他说:“吾饮酒至少,尝以把盏为乐,往往颓然坐睡,人见其醉,而吾中了然,盖莫能名其为醉其为醒也。”俗话“酒醉真君子”,仿佛可以从苏轼找到一个注脚。在《谢苏自之惠酒》中,他反对韩愈“高士例须怜曲蘖”的说法,提出“曲蘖未必高士怜”,赞同庄子的看法,认为要做高人达士,应该“全酒未若全于天”。他指斥杜甫《醉中八仙歌》将酒徒视为仙人,表明自己的饮酒态度是:我今不饮非不饮,心月皎皎常孤圆。有时客至亦为酌,琴虽未去聊忘弦。

  这就恰像陶渊明,本不识音,却置琴于室,弦徽不具,朋侪相聚,抚弄一番,不管它有没有声音,只是图个高兴。在《浊醪有妙理赋》中他又说:“人之齐圣,匪昏之如。”意谓人要达到齐圣的境地,酒气喷人,昏头胀脑是不可能的。这样的见解不同凡俗。

  苏轼还写过不少与饮酒有关的诗词。如《醉落魄·离京口作》:“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望江南·超然合作》:“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乘年华。”《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如此等等,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