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课堂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一、导语

  同学们,我国传统的中秋节刚刚过去,你在中秋节的时候是怎样度过的呢?让我们来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学生纷纷说自己过节的经历)

  我们一起读到了,你们的节日都是在一个团圆,幸福的氛围里度过的。你们在中秋节,抬头赏月之时,有没有想起古代诗人们写到的月亮的诗句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请问这些诗句中,诗人们都想通过月亮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和我们过的中秋佳节又有怎样不同的感受?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友人。

  我国的文人常用月亮、月光来表达对故乡、亲人或友人的思念之情。那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写月的词,请看《水调歌头》。

  二、解题:

  《水调歌头》词牌名。

  三、作家生平介绍

  1、苏轼(1036-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最高官至礼部尚书。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2、写作背景

  写作此词时,作者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到山东密州任太守,政治上不得意,又加上与苏辙已有七年没有相见。

  3、 词的评价

  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菬溪渔隐业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四、朗读课文

  1、听课文朗读。

上一篇:水调歌头学案 下一篇:水调歌头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