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的特点

时间:2021-08-31

  1、这首词从总体看,作者在和明月对话中既展现了奇思遐想,同时又透露出哲理的光辉,这样,它和一般中秋词孤立地吟风弄月迥然而异。

  2、这首词以月起,以月终,结构天然,无雕刻斧凿之痕迹。

  3、这首词,就句式看,上下片中字数相等的句子多至五对(五言的三对、六言的两对)。另外,措词也很讲究,使读者读起来节奏铿锵,音律和谐。

  苏词的特点:苏词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词的题材,提高词的意境 ,把诗文革新运动扩展到词的领域里。他的代表作〔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怀子由》、表现了作者对于理想的执着和追求,开阔的胸襟,放达的思想成为豪放派词家的典范。

  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是苏诗苏词浪漫主义的基调;联想的丰富,比喻的新奇,结构的变化不测以及自由挥洒的写作态度,是苏诗苏词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事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问一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