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教学设计方案(3)

时间:2021-08-31

  生:但愿。

  师:“但愿”怎么解释?

  生:只希望。但,是副词,只。愿是动词,希望的意思。

  师:(词人希望共赏明月中互相慰藉,这样就可以做到“不应有恨了”。全词以美好的境界结束,是积极乐观的。) 所以作者在下阕中表现了一种什么感情?

  生:下阕中作者表达的主要是对七年未见的弟弟子由的怀念。

  师:一步到位,好极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插入幻灯:显示下阙内容)

  师:你能用词中的两个字来概括这段的内容吗?

  生:“难”、“愿”。

  师:真棒! 还有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众生:没有了。)

  师:我们把下阕再齐读一遍,注意感情把握。 (生齐读)

  师:对你们的朗读,我找个同学来点评。谁来?

  生:感情把握得比较好,不象刚才朗读时,每一句的语速和停顿都一样。这次,大家都能根据词意,做到抑扬顿挫。

  师:同意他的点评吗? (众生点头)

  师:不错,他的点评很到位,这次朗读, 同学们基本能注意到词意的感情色彩,很好!现在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回到小序中,还记得刚上课时给大家提的问题吗?

  生众:记得。

  师:现在有答案了吗?在这首词中究竟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生:作者在上阕主要抒发了自己想回朝廷而又心怀恐惧的矛盾思想;下阕主要表达对兄弟子由的思念之情。

  师:你真聪明,文章上阙望月写景,表达自己想回朝廷但又心怀恐惧的矛盾心情;下阙怀人抒情,表达对兄弟子由的思念之情。两部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师出示幻灯显示全词概括内容)

  师:一部照相机,如果装入黑白底片,那它照出的照片一定是黑白的,装入彩色底片,那它照出的照片是(指一生回答)

  生:彩色照片。

  师:一个人的心灵就是一张底片,如果用快乐的底片去照自然界的景物,得到的是什么?

  生:快乐的照片。

  师:如果用痛苦或忧伤的底片去照得到的是什么?

  生:痛苦、忧伤的照片。

  师:那么平时,你是用什么样的底片去照世界的?

  生:快乐的。

  师:很好,我们永远都要用快乐的心情去感受一切。现在,苏轼用他的心灵为我们拍摄了一幅照片,请同学们透过这张照片,体会作者的心境。下面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作者的心理变化历程。(苦闷——矛盾——豁达——祝愿)

  师:全诗的主题是什么?(全诗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人们常说 “文如其人”,通过这首词的学习,你觉得苏轼是怎样的一个人?各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然后将你们的结论告诉老师,好吗?(如:热爱生活、情怀旷达、洒脱、从容等)

  师:明月当空,把酒抒怀,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是情的载体,情是景的灵魂。要透视作者的内心情感,我们一要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知人论世。(板书知人论世)二要根据文章作者用心灵所拍摄的照片,缘景析情(板书缘景析情)。根据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分析作者的内心情感。此时,这空明的中秋之月高挂天空,它更是高挂在苏轼的心头。从中让我们看到一个在人生的逆境中依然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豁达乐观的苏东坡! (板书——豁达)

  有一句话说得好: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在和文学大师进行意味深长的对话。诗词总是以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因此对其中精美的词句要会赏析品味。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一句,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自由发言,师引导)

  师:这首词很经典,也很短小。老师想考验你们一下,能不能当堂背下来!

  请大家背诵课文,在诵读中进一步感受苏轼豁达的情怀。 (生认真背诵课文。)

  师:背得怎么样了? (所有同学都举起了手。)

  师:齐背课文,力求声情并茂。 (生有感情的进行背诵。)

  师:同学们用这么短的时间背诵的如此流畅,真了不起!为自己的精彩表现鼓鼓掌吧!(听课老师及学生鼓掌。)

  师:短短的一首词让苏轼踏着如水的月光步入了经典,他空明的心境、豁达的情怀闪耀着独具魅力的光彩!那你知道他这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在哪个时期真正形成并成熟的吗?

  (生摇头。)

  师:就是在被贬期间。被贬的苦难如重锤敲击着他的心灵,更像雕塑家塑造了他的精神世界!在人生的低谷他完成了自己豁达乐观人生观的塑造,达到了自己创作的巅峰!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洒脱地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我们说语言是情感的外壳。欣赏古代诗词,应该经过语言这条通道,走进作者的内心,领会词人的情感,这就要求我们与作者对话。此刻,老师提供两个参考话题,同学们可以据此展开想像:假如此刻你穿过时间隧道站在东坡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出示话题:读你的词,其实是在读你。对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对你的人格,我最欣赏的是……)

  例1:我能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一句的情感,你政治上不得意,感到非常孤独郁闷,酒醉后幻想超脱人世间,但心中又十分的矛盾。

  例2:我最欣赏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中表现出来的人格。你和弟弟多年不见,饱受离别之苦,但你还能想到天下更多的离别之人,并祝愿他们,你有一种旷达的胸怀。

  例3:我会这样问东坡大师:既然政治生活让你感到愁苦郁闷,你为什么不像陶渊明那样辞去官职,回归田园,过着快乐的隐居生活呢?

  师:你的提问很有深度。实际上涉及作者在政治生活中的“进”与“退”的问题。从词中来看,东坡对此是很矛盾的。但从他为官的事实看,他没有学渊明的“退”,他选择了“进”!在杭州、黄州、密州、徐州等地,他虽然只做地方官,但都是勤政爱民,多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百姓们尊称他为“苏公”。所以,东坡的可贵就在于,他孤寂过,愁苦过,矛盾过,但他最终选择的是奋发!我们都应该学习他乐观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 生2:以前被别人误解时,我都要沮丧好几天,跟苏轼比比,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心胸坦荡,就能快乐生活每一天。

  生4:人生之路充满坎坷,我们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消极的等待、自暴自弃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在逆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丰富自己的人生,让逆境成为塑造完美人格的雕塑家。正如古人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掌声))

  师:大家的发言很精彩,让老师也特别感动。大家都能抓住课文,体会诗人的情感。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词人悟透人生的洒脱和旷达的胸怀、乐观的情致。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师:我们都知道,苏轼一生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此,他屡遭贬谪,历经坎坷,但他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能在江山风月中自得其乐。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豁达乐观的坚守如皎皎明月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我们班同学真不错,都非常聪明。有兴趣的同学,回去后还可以再慢慢地揣摩词义、细细吟诵。下面请大家拿出纸和笔,男同学上阕,女同学下阕,把这首词改写成散文,看谁 把握意境更准确,谁的文笔最优美?写好的同学请举手。

  (生改写,师巡视,一男生举手,师示意生读)

  生:今晚,我仰天问月,不知天上明月成于何时?想起遥远的京都,不知那里的情形,现在又是怎样?我真的很想回去啊,回到朝廷,一展我的宏图大志。可是,想到那些小人的排挤和诽谤,罢了吧!把酒独舞,清风明月,为政地方,不也很好吗?

  师:看来,我们男生真的很精彩啊!女生,哪一位来,我们不能输给男生啊?

  (一女生举手,师示意生读)

  生:月光淡淡,满满地洒遍了整个庭院,当然,也照着我,这因伤离怨别而愁苦的人,令我无法入眠。月亮啊,月亮,你是不是也充满忧愁呢?倘若不是,那又为何总在人们分离的时候分外圆呢?……对!人世间总会有悲欢离合,月亮也是如此,总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世上就不是万事都能随人愿的,只希望我们能够年年得平安,千里心相连,明月共观瞻。

  师:看来我们男生女生各有精彩。 时间关系,我们不再请其他同学读你们的精彩片段了,我相信, 一定还有同学比他俩写得更精彩。

  师:作业:1.把整首词改写成散文。2.熟读背诵课文。

  3.根据对词的意境的理解,给这首词配一幅插图(可与同学合作)。

  这首经典的词如今还被谱成了一首经典歌曲来传唱,大家想不想听听?

  播放《水调歌头》歌曲,屏显歌词。

  音乐很美,词也很美。明月不老,经典永远不朽;明月不老,精神永远年轻!面对生活的风雨坎坷,请常读一读苏轼吧,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

  (下课!)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1.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2.水调歌头教学导案

3.水调歌头的教学思路

4.水调歌头教学实录

5.《水调歌头》教学方案

6.《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7.水调歌头教学反思

8.水调歌头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