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学感悟(3)

时间:2021-08-31

  《蜀道难》教学感悟(三)

  一、勇敢舍弃才能得到更多

  李白作品无论在思想还是在艺术方面无疑具有典范性,想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的目标不太现实。于是我就以课后练习题二为“母题”,围绕唐代评论家殷璠对这首诗的评价进行教学设计:“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为此体调也。”那么,这首诗到底“奇”在哪里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章法结构、语言、意境、主旨、风格等。时间短,任务重,在翻阅各种资料并对文本有了更深入透彻的理解之后,我决定忍痛割爱,舍弃更多的情感分析,而是围绕“奇”字,以赏析诗歌艺术特色并进行鉴赏训练为主,这样就使目标更为集中,也能更好地达到目标。

  二、倾心投入,带动整个课堂

  本单元学习提示反复强调诗歌教学要反复诵读。具体到这一首诗来说,相对较为抽象难懂,所以刚开始的全体诵读诗歌,我和学生一起大声诵读,把握好节奏和情感,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蜀地那卓绝的险与美之中,用我的真情去感染学生,让大家全身心地投入文本中。

  三、相信学生能够绽放精彩

  在鉴赏诗歌的语言时,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举手,愿意畅谈自己的看法。积极参与可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关注,教师有问题自然习惯和爱参与的学生交流,这样在师生之间的交流过程中,教师的一些思路、学习方法会影响学生,对学生来说自然也就提高了学习效率,拓展了学习宽度,培养了学习能力。

  这节课学生有许多自己新的解读,我设计了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只要言之有理就对学生鼓励。如,谈李白写这首诗歌的意图是什么、分析语言之奇等问题时,尽管他们说得未必合理,但学生只要敢张口说,就是好现象,这也是我所想要的结果,我们的课堂就是要有新的见解,而不能人云亦云。

  四、思想升华,培养情操

  本堂的结束语在思想上有所提升。现在的学生缺少的是胸襟和雅量,面对困难他们往往灰心丧气,没有好的心态,语文课堂就是要培养他们向上的精神,教他们有勇气,让他们平心静气地去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教给他们方法,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去区分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事情。我认为每一次的语文课对其进行这样的熏陶,是必不可少的。

  课堂时间较紧,就使一些内容教得不够透彻,诵读教学使用的方式多样,但学生的诵读兴趣与诵读能力被调动得还不够,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诵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总结反思,不断进步。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李白《蜀道难》理解性默写试题

2.《蜀道难》教案参考

3.《蜀道难》公开课教学设计

4.李白《蜀道难》导学案

5.解读:李白《蜀道难》

6.高二语文《蜀道难》教案设计

7.高中语文《蜀道难》课堂教学实录

8.《蜀道难》诗意及鉴赏

9.《蜀道难》原文鉴赏

10.八年级《蜀道难》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