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学实录(3)

时间:2021-08-31

  生:“凋朱颜”是指“红润的容颜为之凋伤,憔悴”。

  师:红润的容颜变色了。“朱颜”是指?

  生:红润的脸色。

  师:红润的脸色。李煜有一句词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那么此处为什么红润的脸色要变呢?

  生:因为看到蜀道是如此的凶险,是如此的高耸入云。

  师:害怕,对不对?好,请坐。那么,既然是害怕了,我们应该读出害怕的情态。

  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师:你要身临其境的想象一下,读出一种花容失色的情态。把“凋朱颜”用颤音读出来,是不是?“凋—朱—颜”,好吗?再试一试!

  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师:语速还可以再放慢一些,好,请坐。语速可以放慢一些,我们女同学一起来一下。(示范读)

  生(女齐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师:好,不错!再看第三句“长咨嗟”,“咨嗟”怎么解释?注解有“咨嗟”,“咨嗟”怎么解释?

  生:叹息。

  师:叹息。“长咨嗟”呢?

  生:深沉的叹息。

  师:深沉的叹息。长长地叹息,深沉的叹息,是不是?请坐。看来,诗歌到了最后是积聚了复杂的情感,化作了一句长长的叹息。既然是“长叹息”,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拖长一些,低沉一些。我们一起来读。(示范读)大家一起来。

  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好,一唱三叹之间,诗歌的风格就显现出来了。北宋欧阳修曾经说过: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李白在反复咏叹蜀道难,蜀道到底难在何处?李白又是如何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体现蜀道难的?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诗歌,边读边品,找出你认为描写得特别精彩的句子,来进行赏析。(多媒体展示:品读诗歌,感受意境)  (学生品读)

  好的,有的同学已经思考得比较成熟了,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我找的句子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句话用了对偶、夸张、用典的修辞手法。它用了古代神话中“传说羲和每天驾着六条龙,拉着车子,载着太阳,周行于天下”这个典故,六龙回日意谓六龙之驾都因蜀道太高而无法穿越,只得载日而回。这句话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衬托出蜀道的高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