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的课堂实录(3)

时间:2021-08-31

  (评价:此环节让学生将内容的理解与前面讲过的李白诗作的创作风格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了。)

  3、看蜀道的图片

  (评价:此环节旨在通过图片欣赏,给予学生更直观的视觉感受,营造良好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放飞自由的心灵,给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对诗中的画面加以想象。想象太白鸟道、五丁开山、想象六龙回日、冲波逆折,想象黄鹤难飞、猿猱愁度,想象青泥曲折、行人情态。

  (评价:诗歌的写作需要想象,朗读和理解诗歌同样离不开想象。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的花朵。”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想象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记忆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研读第二段

  1、师: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诵读,并谈谈你是如何处理的。

  生1:读

  生1:此段开头“问君西游何时还”两句读出询问的关心语气;“但见悲鸟号古木”四句应以低沉缓慢的语调读出悲凉之感。“连锋去天不盈尺”四句要快速昂扬,读出气势,最后两句应读出感叹和反问的语气。

  师:哪些语句写出了蜀道之险?

  生2:“但见悲鸟号古木”四句。

  师: 这四句选取了哪些意象?为我们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生2:意象有悲鸟、古木、子规、夜月、空山。为我们渲染了空寂荒凉的气氛,有力烘托了蜀道之险、之难行。

  生3:“连峰去天不盈尺”四句也写了蜀道之险。

  师:这四句又选取了哪些意象呢?

  生3:连峰、枯松、绝壁、飞湍瀑流、砅崖转石。

  师:请同学们用电影镜头取景的角度对这一画面加以想象。首先是一个“连峰”的长镜头,然后是枯松的特写,接着“飞湍瀑流、砅崖转石”让画面动起来。整个画面形象声音俱全,有静有动,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