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学四大公案的现代进展(2)

时间:2021-08-31

  宋代兴起经学的怀疑学风,宋儒严格地强调纲常礼教,认为《诗经》中有大批“淫诗”,“若以圣人删定”,则借圣人之名传播“恶行邪说”[2],所以不能承认孔子按礼义标准删诗之事。从此展开删诗说与非删诗说的论战。

  这场论战一直延续到清末,长达八百余年。大体上说,在宋代,宋学派持非删诗说,汉学派持删诗说;到清代,清今文学派持删诗说,清古文学派持非删诗说。他们争论激烈,聚讼难决,双方都把这场公案提到“捍圣卫道”的原则高度。主删诗的一派,竭力维护孔子的神圣地位和罩在经书上的灵光,以清·皮锡瑞的论点最为典型,他说:“不以经为孔子手定,而属之他人,经学不明,孔教不尊。……故必以经为孔子作,始可以言经学;必知孔子作经以教万世之旨,始可以言经学。”[3]非删诗的一派则认为,若以“淫奔”之诗乃经圣人手定,贻害无穷,也玷污圣人灵光,最典型例子莫过于王柏,他抡起板斧砍掉《诗经》三十二篇,说是代圣人删诗。但是,孔子究竟删诗没有,历史留下的直接记述太少,两派都以自己的论点去解释那几句简约的文字,并从各处搜求旁证。应该承认,两派的论点和论证,都有一定道理,可以说明问题的一个部分,但都缺乏可以确立己说的充分论据和圆满论证,又都竭力排斥对方观点,掺杂师法门户的宗派偏见。

  我们可以这样总结:历史上这场公案的实质,是封建经学内部为“捍圣卫道”、“昌明经学”以推行封建教化所进行的争论。如果跳不出封建经学的圈子,眼界不能开阔,继续纠缠于古诗的数量和编订的具体细节,停留于辨析两派各种论点的是非,在没有发现新资料的前提下,那就再争论八百年,也是说不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