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信仰是怎样的

时间:2021-08-31

  当人的自身能力远远低于所想要达到的期望时,会产生强烈的落差,心理必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渴求,即寻求一种寄托,从图腾信仰、祖先崇拜、鬼神、带有迷信色彩的信仰崇拜到天命、王权、祭祀等富有宗教信仰也都随着人类社会进步而发生变化。

《诗经》中的信仰是怎样的

  对于《诗经》中表达的思想,历来有许多名家有不同论断。如早期出自《尚书·尧典》的“诗言志”之说,朱自清在《诗经第四》中对“诗言志”进行了阐述,“‘诗’这个字就是‘言’‘志’两个字合成的”。[1]言,即用文字表达的语言。志,由“士”和“心”组成,“士”旧时有指读书人之意,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存在。人类最初文学“情”和“志”是不分的,由此“志”不仅指人,还有“情”之意。《诗经》中所涵盖的思想内容既“言情”“言意”又“言心”等。通过对《诗经》中思想的探究,人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都会产生出不同时代的精神支柱,从图腾信仰、祖先崇拜、鬼神、祭祀带有迷信色彩的信仰崇拜到天命、王权等信仰这些都是社会进步而衍生出的各种信仰。信仰,“信”信念、信任,“仰”即崇拜,仰望。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是人类对于现实生活中所产生的一种精神和现实追求相结合的产物,人类把与自身生存密切相关的山水草木、花鸟鱼虫、日月星光、土地植物等自然现象与自然物,皆当作崇拜的对象,认为每一种自然物都有一个主宰着他的神灵。在这种现实与渴求的矛盾中逐渐形成某种强烈的信念,对于那些看来无法征服的自然界生植物产生了一种崇拜,即信仰的萌芽时期——图腾信仰。人类从最原始的要征服动植物的自然界生存下去的信念得到满足后,进入到以人权为中心的政教社会,即所谓的王权信仰,认为上苍赐予君王的权力,神灵和王通读者能够实在他们内心的各种希望。王权崇拜产生的同时,必然衍生出以祭祀为中心的崇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