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花语”(3)

时间:2021-08-31

  三、以花喻理,咏赞生命主题

  花是大自然的精灵,是生机盎然的生命象征,花的短暂是生命的延续,开花就是为了结果,能延续下一代,代代不息。因为植物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让人们为之感叹,植物一年一度开花结果,叶片无数,有着无限的生命力,古人很自然对它们产生了崇拜的心理。《周南・桃夭》中描写道:“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毛诗序》解释为:“《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不过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认为:“《桃天》不过取其色以喻‘之子’,且春华初茂,即芳龄正盛时耳,故以为比。”我认为,方玉润解释更合诗意。桃花的盛开,来暗指女子的青春美貌,是最理想的新娘,会给全家带来美满兴旺,借用桃花揭示了繁衍的生命主题。

  青春蕴涵着生命与活力,就是我们经常把青春比喻为花季年华,也是最佳的延续后代的时节,所以处在青春年华的女子对爱情充满了希望与憧憬。不过也是一个短暂的时节,所以花的短暂也揭示了容颜易失,青春难保之情,《召南・摞有梅》中写道:“摞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梅花落,梅子黄,无人采的感伤心情;女子正在焦急等待着意中人来求,可是青春流逝的无情,佳偶难等的心情跃然而出,这首诗歌直指了追求生命延续的主题。梅花的凋落,无意中人追求,感叹生命流逝的无奈的感伤心情,从梅花到梅子,每处都诉说着生命的意识。

  《诗经》中的“花语”常常点出时令,进一步诉说着生命。如《小雅・采薇》描写道:“彼尔维何?维常之花。彼路斯何?君子之车。”维常就是棠棣花。这是一首写士兵爱国与思家的复杂心态,有久戍不归的悲伤,棠棣花点出了时间。棠棣花在春天开花,使他们发出了又是一年之始的感叹,久戍不归的伤感油然而生,思家之情更为强烈。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对家的思念正是对自己亲人的一种期盼,也是一种担心:担心他们的现在的生活以及将来的前途。戍守边疆就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保大家就是为了小家,春天也是孕育着希望,有希望才有奋斗的动力,所以棠棣花也是一种希望之花,是生命之花。所以,“花语”点出时令,从另一方面诉说着生命的主题,使诗文更具感染力。

  《诗经》中对花具有一种特殊的怜爱,其实是对植物一种崇拜的心理,植物有其内在的特点和生存空间,不过它的形象已经被赋予了文学的色彩,并不单单是自然的植物,而是有着文化的内涵,一种民族的意识,成了大自然的灵魂。

  花融入到《诗经》的文学作品中来,其中借花拟人、以花喻事,借花达意,让人感受到花的美丽;而花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结合,使花的品质更为高雅,这正是君子品德的表现,表达出情感的更为真切,同时也引出对生命的思考。所以,诉说着无限的花语,让花根植在中国文化之中;为后来中国文学的花文化更为丰富多彩。把人品与花格联系在一起,人格寄托于花格,花格依附于人格,形成中国文学特有的一种花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