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花语”(2)

时间:2021-08-31

  二、以花喻事,歌颂优良品质

  美丽的花儿代表了人类许多的情感,尤其如爱情。爱情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诗经》中有许多描写爱情的篇章,运用了丰富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爱情画面。《郑风・溱洧》描写郑国的风俗,每年三月三在溱、洧举行盛大集会:“士与女,方秉�兮,女日:‘观乎?’士日:‘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且乐。’”这首用愉悦、轻松的笔调,写一对青年男女相约河边游玩的情景,并用一束兰花和一把芍药把他们情意连在一起,采兰赠药比喻男女互赠礼物以示相爱。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花的推崇和喜爱,因为芍药是中国最古老的花卉品种之一,在先秦时为第一名花。茼又叫香草名,菊科,亦名兰花,江南人以之为香祖,青年男女游春时,手执茼草,既有避不详之意,又象征自己品德芬芳如兰。诗中用采兰赠药一事来表达两相取悦,生动,活泼又意味深长。花的美丽往往赋予吉样如意的意愿,看到美好的花儿这种感情更为强烈,表达出的情感也更为真诚。

  花是美的象征。形、色、香集于一体,同时又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因而博得人类的青睐。人们把花比作美人,但也比作有才能,品德高尚的人。《魏风・汾沮洳》里有“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毛诗序》:“《汾沮洳》刺俭也。其居俭以能勤,刺不得礼也。”这首诗为了“刺俭”而作,但是诗中没有利意,也没有提倡节俭之意。陈子展先生《诗经直解》引魏源《诗古微・魏唐答问篇》:“盖叹沮洳之间,有贤者隐居在下,采疏自给,然其才德高乎在位公族、公行、公路之上。古日虽在下位而自尊,超然其有以殊乎也。”说此诗是赞颂处于下位的人,倒有高尚品德,远胜于处于上位的贵族世禄的子弟。“美如英”就是美得像花英,而花英正是指有才能,有品德的人,花英比作了君子,以花喻人,赞扬高尚品德的人,是对品才兼备的人的肯定。花谢花落,不免带上伤感的情怀,自我价值得不到肯定,心中有说不完的悲伤。《小雅・四月》中写道:“山有嘉卉,侯粟侯梅。废为残贼,莫知其尤。”写出山有繁花,红梅凋谢,我心伤悲之隋。方玉润《诗经原始》:“《四月》,逐臣南迁也。”“愚谓当时大夫,必有功臣后裔,遭害被逐,远谪江滨者,故于去国之日作诗以志哀云。”写出了自己身为功臣后裔,被逐南方,红梅凋谢,意含自己不被重用’,逐去远方,自我才能、价值无法实现的怨愤之情,把红梅花落化作自我遭遇不幸,用“花语”来诉说不满之情。然而红梅的桀骜、不屈、向上的性格也表达出自己积极向上的性格,提升了自己的品德。

  繁盛的花往往也被比喻成盛大的场景,如《召南・何彼矣》中描写齐侯嫁女的盛大场面:“何彼称矣?唐棣之华。曷不肃?王姬之车。何彼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诗三家义集疏》日:“三家说日:‘齐侯嫁女,以母王姬始嫁之车远送之。”’点出齐侯嫁年时,用郁李花和桃李花的繁盛,来比喻车辆服饰富丽而堂皇,装饰奢华,以花喻事,但婚礼车辆服饰侈丽和齐侯女的“肃”不够形成强烈的对比,起到了讽刺的作用,以此来揭示礼制的开始分崩。由此来教导统治者为君之道,重合于礼仪,提倡礼仪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