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诗经》女性传统文化(2)

时间:2021-08-31

二、《诗经》的女性传统文化分析

  1、“窈窕淑女”――古代男人婚配的理想

  “窈窕淑女”的形象出自《诗经》的首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民间的歌,唱出的往往是平民百姓最朴实的声音,传达出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其最大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道出了所有的百姓都能最真切的感受到、体验到的人生经历。“窈窕淑女”不仅仅是女性外在形象的刻画,更是对女性内在品质的浓缩。在这里,我们既看不到女性看到自己喜欢的男人的故作娇羞、弱不禁风,也看不到女性为了自己喜欢的男人装疯卖傻、寻死觅活,更看不到所谓的老套路“一哭、二闹、三上吊”,也没有为达目的投怀送抱、不顾伦常。我们能看到热烈,但不张扬;能看到大胆,但不放肆。在此后的几千年中,“窈窕淑女”既成了男人求偶的标准,也成了女性内化自己的标杆。

  2、“敢爱敢恨”――活出自我

  大胆表达自己的爱,勇敢表达自己的恨,这样的诗篇在《诗经》中不在少数。《静女》便是其一。“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应该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能看到的最简单、最纯真的情歌。他们没有去管对方是不是“高富帅”,也不去管要不要“高富美”,而且也没有房子、车子、票子的烦恼。两个小青年,为了爱,为了被爱,一个躲来一个藏。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单纯的就是美好的,纯洁的就是珍贵的。什么门第,什么财产,统统都见鬼去吧。为了自己的心中所爱,大胆地去追求;说出自己所想,唱出自己所爱,这就是这位美丽的“静女”告诉我们的道理。德国艺术家温克尔曼曾经赞叹:古希腊艺术的魅力在于“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马克思也说:古希腊的艺术魅力在于它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而童年一去不复返,因而也是永恒的。

  3、“宜其室家”――古代好儿媳的标准

  “宜其室家”出自《诗经》的《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代词,这;子,这里指那位将要出嫁的女子;归,古代女子出嫁叫归。“宜其室家”即和乐美满到夫家。古代中国对已婚妇女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和做人准则就是要“宜其室家”,而未出嫁和已出嫁的妇女也是用“宜其室家”的标准来规范和约束自己。出家的女子,必须能够使一个家庭和睦,和和美美。那么,怎样才能“宜其室家”呢?那显然要做到上敬公婆,中爱夫君,下爱儿女。自春秋以后,历朝历代,莫不是用这条标准来衡量女人的成败。所以民间有句话说“结坏一门亲,带坏三辈人”,其道理也是强调的女性结婚后必须有利于家人和好。“宜其室家”的妇女传统道德标准,在今天仍然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那些吸毒、漂娼、甘愿做五六七八奶、整日整夜不归家的个别现代女人,整日沉迷于赌博、花天酒地、无所事事的女人,是绝对不能“宜其室家”的。这样的女人,这样的行为也是为当今主流社会所不容的,是注定要被这个社会的正能量给烧毁的。小结:

  《诗经》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所包含的女性传统文化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婚配理念,持家理念,健康的生活理念,在今天的社会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