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札记的内容(3)

时间:2021-08-31

  2、子

  众所周知,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如孔子、老子、墨子、孟子、荀子等等。下面解析子的其它含义。

  子的本义是指儿女。若说某人生子,可能是儿子,也可能是女儿。正如《诗经·硕人》所云:齐侯之子,卫侯之妻。此处之子,便是指庄姜,即齐国国君之女。

  而对男子的尊称则是子的延伸义。除此之外,子同时也是对男子的通称。

  《左传·宣公十年》记载:陈灵公、孔宁、仲行父三人同时与夏姬通奸。夏徵舒耻之,杀陈灵公,孔宁与仲行父出奔。传文曰:二子奔楚。奸夫被称为子,绝对不是对二人的尊称,而是对男子的通称。

  此外,子亦是对女子的通称。《诗经》中还多次出现“之子与归。”是指女子出嫁。

  《击鼓》是一首军旅之诗,作者在军旅服役之时,思念家中妻子。回想起昔日对妻子的誓言——生死契阔,与子同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以上两首诗中所言之子,皆是对女子的通称。

  3、衣裳

  衣裳今义是指衣服。但在古代汉语中,衣与裳(发音为chang)是有区别的。衣是上衣,裳是下衣。

  《绿衣》之诗有云: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此之谓上衣下裳。皆为本义。此外还有延伸义。

  《诗经·无衣》有云: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若将此诗之“衣”理解为上衣,就成了别人没上衣,你却给他裤子。这是说不通的。

  在此诗中,并非其本义的上衣,而是延伸义,泛指衣服。

  就如同墨子所言:使饥者有食,寒者有衣,劳者有息。墨子肯定不如此刻薄,使寒者只穿上衣,而不穿下衣。墨子所言之衣与《无衣》相同,皆是其延伸义,即衣服。此二者有别与《绿衣》之本义。  4、名词作动词——衣食

  古代汉语中,常以名词作动词。最典型的是衣、食。作动词之后,衣、食主要是指给予衣服,给予食物。

  《诗经·鹿鸣》有云: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此食与今义相同,即吃、食用。

  《莆田》之诗有云:我取其陈,食我农人。此食意为给予食物。念si。即周天子慰问农夫,给予农夫食物。(孔子曰:使民如承大祭。是言对执政者人民要有一颗敬畏之心。《莆田》中农夫耕作,周天子送饭,慰劳农夫。此诗中的周天子基本符合儒家君道的标准。以法家思想治国的秦始皇对人民断不会有敬畏之心。)

  衣与食相同,皆可名词作动词。还可进一步延伸。

  《诗经·斯干》所云:乃生男子,载衣之裳。乃生女子,载衣之裼。

  此处之衣,是对给予衣服的进一步延伸,即给出生的婴儿穿衣服。

  鄙人古代汉语知识浅薄。此文可谓男人露屁股——献丑。难免贻笑大方。希望各位方家多多交流,提出宝贵意见,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