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创作散论散文(3)

时间:2021-08-31

  在结构方面,或许,提纲在写作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具体指导着情感的抒发,事件的进展。但,艺术的表现性特点告诉我们,创作不可能为某种范式所束缚。诗歌中,如李白的诗,按律诗、绝句来衡量的话,没有几首归于唐诗,但他是时代的骄子,说他的诗歌最能代表盛唐气象——是当之无愧的。散文中,如,鲁迅的散文,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完全没有我们初学写作中的情理呼应的模式,但你不能说它不是经典,它的经典是它符合自身的叙写规律。

  当然小说的结构律动更为复杂,单线的,复线的,网格的,回环的,甚至是意识流的。但当把大部头的带着油墨之香的作品捧到读者面前的时候,哪个作者会说得清作品的具体结构是什么呢?起承转合吗?太八股了。至于人物的登台,情节的发展,场景的转换,文辞的点缀,等等,都是始料不及的。而,写作如同爬山,必得登顶;如同游泳,必得彼岸;如同竞胜,必夺冠军。——这就是循着实力的规律前行。

  在自然的节律里,静静地绽放绮丽的花朵吧!

  三、情感单一的调子。——本着作家的使命:

  我要说,也是无数前辈证明了的事实,那就是,无论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在你的作品中一定会吐露真言,表达真情实感。因为,写作不只教育了读者,而且,第一个受教育的就是作者自己,作家就是用良心写作。前提是,你是一个正直的人,毛病只是品质的附着罢了。邪恶的、反动的人,怎会写作出符合时代和历史潮流的作品来呢?

  作家是社会的良心,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家的肩上担着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时代重任、历史使命。  为着这样的思想信念,无论他的笔下写出怎样的作品,其主题思想始终是高度一致的。仿佛日常俗谚所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一般。当然主题是发展的,是树的分叉呢,还是树的主干?完全在于个人的艺术追求和修养。

  鲁迅对人的思索,郭沫若对时代的把握,巴金需要时代的洪流,朱自清则描画着唯美的人情自然,冰心女士则追求一种纯粹的基督般的善意。惟其种种,方形成各自风格,让人们记住了他们的名字。

  时代呼唤大师,时代也造就大师,大师是你。为我遮掩在蒙昧中摸索的人们,指点迷津,投射光明的影子——在前行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