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创作散论散文(2)

时间:2021-08-31

  最近吧,我老想像一个场景,如何对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人表达善意,用一句问候吧。他是什么反应呢?这种设想,也是我们普通人也能计划得到的。合情合理的情形是怎样的,只有待事情发生后,他们才能明了。而你会怎么做呢?“你最近在忙什么,咋白天老见不着你呢?”或者“你好,有件事情麻烦你,有空帮忙吗?”或者,对,应该是这句:“开个玩笑,别介意。马上过年了,娃该有身新衣服了!”他的反应是什么呢?骂你几句吧,或是生气不理,或是在他人面前数落你一番。又能代表什么呢?

  三九已完,天气渐暖,啄木鸟在“笃笃”的啄着树干——这又代表着什么呢?年终了,别忙着过年,给自己的身心来一个全方位的诊断,哪里漏电了,哪里电路不通?同事说:“搬地方,丈夫要另买一张床,她不同意。”结果,没有拗过。——这叫什么?借用一段广告语:“恋一张床,爱一个家。”谁还不乐意有张新床呢?——床是家的象征了。

  心灵在寻找它的朋友,她绝不会跟着你的意愿去走,该放手时且放手,待后来再去校正吧。或许,大多数情况下,你不能决定他的命运,是意象塑造了形象,形象创造了自己。

  你说完了她的话,筋力放松了,心情却变得十分沉重。

  二、追寻自然的节律。——类同科学的规律:

  文学和科学一致之处,在于共同追求和谐统一的终极。文辞表达之中,哪个作者不自觉的追寻乐感呢?每每有一句话诉诸笔端,作者都会仔细揣测语言的可读性,并不只是一个“流畅”可以概括的。或者是说“流畅”的内涵更丰富了。如,肖其声口,模其形态,形神兼备,生动传神。这便是自如地把握了语言的内在节律,令其完全为表达服务。叫“言能逮意”。传统的韵文,散文,古体诗,今体诗,自由诗,在节律方面有典范的作品,成为这方面的范文。即使是现代诗歌、现代散文,起文句实际上也并不完全自由。如朱自清的《春》等名篇,那个不是以音乐性见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