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诗歌是否经得起考验精选(4)

时间:2021-08-31

  对他们本人而言,现在的状态或许是正确的,毕竟他们相继取得了成功。问题是他们走后我们的诗歌怎么办!较之死亡他们的选择是理性的,客观的,但他们这种集体性(尽管他们并不曾有过什么宣言或是仪式,但终究是大批的)的逃脱带给后来诗人的阴影是无法估量的。毕竟,现下的诗人在诗歌无法坚守的时候难免不回想起他们的先辈、同仁曾经的努力。而展现给我们的,却是这一批优秀的诗人曾经无法改变诗歌的困境,却在另外的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本身是不好的兆头,在诗歌的立场上。

  这与我前面的言说是矛盾的,但我还是另外列了出来,毕竟,现实的生活是矛盾的,现实的诗歌是矛盾的,现实的一切都是矛盾的,包括我,一个青年,对诗歌的思绪!

  五、尴尬

  说起这个话题源自于2006年的《南方周末》。其中一篇关于翟永明的叙述让我颇为惊恐!想来确实如此,当把诗歌朗诵会最后办到自己家里的时候,翟永明是勇敢的,是我们愧对于诗歌,时代愧对于诗歌。这也就是坚守的尴尬!并让我们肃然起敬,但这又是悲凉的。

  这几年,我们看到了诗歌大会的枝繁叶茂,在泰山、贵州、海南,在青海湖,在北京。然而当我们真正正视他们的时候,是否想过究竟是“诗人”、“诗歌”的幸事,还是“宣传”、“作秀”的尴尬。也许是我关注的诗人太有限,据说著名的诗人竟然没听说一个,什么华侨诗人、学者诗人、打工诗人。

  如此看来,我们所能理解的诗人早已归于历史,现实的诗人大概可能是那些偶尔做诗的诗人,诗人由此不再是一个让人敬仰的名词,而成为一种信手拈来的字句,只要写几句,发上一二篇就能获得若干叫做什么著名、XX派代表诗人等等修饰语。一如现在的“大师”,但凡著名的都是大师,对国学有研究的就叫“国学大师”,说到此,确实是我们落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