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鉴赏(4)

时间:2021-08-31

  第三节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考纲解读】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这也是高考诗歌鉴赏题考查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表达技巧本身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在诗歌鉴赏中,我们主要要掌握:表达方式(写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四大类。

  【表达技巧之一——表达方式(写法)】

  1、记叙: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在诗歌中运用的“倒叙”和“铺叙”(铺陈叙事)。

  2、议论: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在诗歌中运用的“卒章显志” 。

  3、描写: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在诗歌中运用的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远近结合、高低结合、视听(声色)结合、虚实结合(描写的角度);“工笔与白描”(描写的详略)、“渲染与烘托”(描写的用意)。

  4、抒情: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在诗歌中运用的“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借景(物)抒情”、“借古抒怀”“寓情于景(物)”、“托物言志”四种抒情方式。

  【表达技巧之二——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想象、联想、象征、铺垫、映衬、烘托、先声夺人、以小见大、乐(哀)景写哀(乐)情等。

  【表达技巧之三——修辞手法】

  古代诗歌中运用的常见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对偶、对比、衬托(反衬)、夸张、借代、比拟、双关、用典、设问、反问、互文等手法。

  【表达技巧之四——篇章与结构】

  常见的篇章结构特点有音韵与节奏、开门见山、首尾呼应、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等。

  (附录)【古代诗歌常见表达技巧概念解读】

  【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常见的提问模式】

  ⒈这首诗的某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⒉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这幅画面的。

  ⒊试从动和静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⒋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这一意象的?

  ⒌对第三联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⒍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⒎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通用的答题思路】

  ①判断并指出诗歌中的表达技巧。

  注意两点:A、题目提问的指向:是问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还是篇章结构?抑或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如:艺术手法、表达技巧等)?B、要落实到具体的点上。

  ②具体分析运用了该表达技巧的诗句。分析要清楚、细致,要联系诗句中具体的字词或语句做一个详细的解说。如把什么比喻成什么,或者以什么和什么进行对比,或者某句是实写、某句为虚写……

  ③分析该表达技巧运用的效果。包括该表达技巧在语言锤炼、描绘景物、抒发情感、表达主旨等方面的效果。

  【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答题思路示例】

  高考题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III)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如何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动”和“静”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题思路(1)】

  ①判断并指出诗歌中的表达技巧。运用了比喻和衬托的修辞手法来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②具体分析运用了该表达技巧的诗句。以“淡磨明镜” 来比喻“平静的水面” ,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来反衬“东风忽起”之前的水面的平静。

  ③分析该表达技巧运用的效果。题目不作要求,可略。

  【答题思路(2)】

  ①判断并指出诗歌中的表达技巧。本诗从“动静结合”的的角度刻画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②具体分析运用了该表达技巧的诗句。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③分析该表达技巧运用的效果。全诗既写了静态,又写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答案提纲】

  (1)运用了比喻和衬托的修辞手法来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以“淡磨明镜” 来比喻“平静的水面” ,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来反衬“东风忽起”之前的水面的平静。(2)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第四节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考纲解读】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包括概括分析作品的主旨、形象的社会意义;评价作者赋予作品的感情、价值观、人生观;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或认识的局限性等。

  【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常见的提问模式】

  ⒈请结合全诗赏析某一(几)句的意思或内容。

  ⒉为什么说这首诗是什么诗或表现了什么情意,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⒊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写了什么样的内容)。

  ⒋某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什么,你认为怎样?

  ⒌这手诗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或内容,请具体说明。

  6.本诗某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对诗歌思想内容的分析与评价涉及面较为宽泛,而要做到全面理解作者写作此诗时的内心感受和写作意图、揣摩出作者赋予诗歌语言之中的思想以及准确把握全篇的感情基调,我们就有必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时代的变化以及写作的背景,从而推测到作者当时的心境,结合诗歌本身去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要凭借的几个点】

  1、借助题目的信息推测诗歌内容的大概范畴。

  2、借助对诗人生活经历及思想感情的一般性特征的全面了解把握诗歌的总的大致的思想内容。如:杜甫与安史之乱、辛弃疾与北伐中原、陆游与抗金、李煜与亡国、苏轼与被贬、李清照与亡国破家、李白与政治失意等,每个人的思想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都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我们可以从时代这个大背景中去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的特点。但切忌生搬硬套。

  3、借助序言和注解的信息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4、依据诗歌整体意境评价其思想内容【这是根本】。

  5、借助抒情或议论性语句揣摩其思想内容。

  【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通用的答题思路】

  1、用自己的话呈现诗歌描绘的画面。

  2、用精练的词语概括画面内容(不是氛围)。

  3、诗歌反映出作者当时的思想或心情。

  4、诗歌体现思想内容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答题思路示例】

  高考题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2009年江苏卷)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答题要点】

  1、用自己的话呈现诗歌描绘的画面。

  2、用精练的词语概括画面内容(不是氛围)。

  3、诗歌反映出作者当时的思想或心情。

  4、诗歌体现思想内容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答案提纲】

  ⑶诗歌开头“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山前珠翠绕”“ 殿里笙歌作”,描绘了中原昔日繁盛境况,而如今“荒烟外,许多城郭”“ 铁骑满郊畿,风尘恶”,一片狼烟,满目风尘;昔盛今衰的悲慨中表达出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而结尾“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则表达了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则是想象“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古代诗歌鉴赏之复习建议】

  1、加强诗歌鉴赏综合训练,注意题型的“高考标准化”,注意答题思路、步骤、要求标准化。

  2、重视解题思路和步骤的训练,平时训练时要养成“按部就班”的习惯,一步一步地走,拒绝“越级”做题。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水到渠成。

  3、解答题目时一方面要“宁多勿少”、“宁滥勿缺”、“宁详勿简”,多答多写总是没有害处;另一方面要“点到”、“面到”,尽可能答到“点”子上,不能遗漏任何一个方面。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鉴赏】相关文章:

1.古代诗歌鉴赏方法

2.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训练题及答案

4.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5.关于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6.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基本过程及步骤的复习

7.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基本过程及步骤

8.浅谈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